氟斑牙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3

氟斑牙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高秀秀 1 ,王富珍 2

汾阳医院旧武装部   032200

摘要:[目的]氟斑牙是地方性氟中毒最典型的临床症状,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咀嚼、消化功能,还会影响外貌美观,对其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明确氟斑牙的危险因素,对有效预防和治疗氟斑牙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关键词:氟中毒;氟斑牙;危险因素

地氟病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我国考古专家最早在出土的旧石器时期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人化石上发现了慢性氟中毒痕迹;三国时期魏国嵇康在《养生论》中记载“齿居晋而黄”;19世纪末、20世纪初,研究者发现意大利居民牙齿有黄褐色或暗黑色斑点,并伴有牙釉质腐蚀、缺损现象,现代医学将其称为“契雅牙”,又被描述为“釉质发育不全性损害”[1]。多项调查研究发现氟斑牙患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针对氟斑牙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氟斑牙危险因素

1.个体因素

1.1.1年龄与性别

年龄是影响氟斑牙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苗惠军[3]对聊城市农村8~12岁儿童的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儿童年龄是患有氟斑牙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性别与氟斑牙无关,但男性与女性在重度氟斑牙患病率和氟斑牙指数方面有差异,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索[4]

1.1.2民族

中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喜爱喝砖茶,由于这种砖茶富含氟化物,因此,长时间饮用砖茶导致当地居民氟斑牙患病率大大提高[5]。少数民族某些地区因风俗文化,生活习惯的特殊性,导致当地成为氟病区。

1.1.3氟化物的使用

因氟化物对龋齿具有防治作用,因此被广泛使用,但在一些地方性氟病区也供应含氟产品则会导致氟斑牙患病率上升[6]。在众多含氟产品中,由于含氟牙膏具有容易获取、方便携带和直接作用于牙齿局部,避免了氟化物的全身性作用的特点,因而得到了最广泛的推广应用。一项针对澳大利亚市场上销售的牙膏中氟含量调查表明,氟含量超过标准的产品占40%[7]。Warren等[8]对美国儿童含氟牙膏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在降低了龋齿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的同时,也使氟斑牙发病率的不断提高。

另外,一些儿童在刷牙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吞咽牙膏,这就导致氟化物进入儿童体内的量存在差别。此外,每日刷牙次数对氟斑牙患病有间接影响[5]。曾转萍等[4]对广州市12岁儿童氟斑牙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使用含氟牙膏和刷牙次数与氟斑牙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4氟化物暴露时间

暴露在氟化物中的时间不同,氟斑牙患病情况存在差异。乳牙患有氟斑牙与母亲过量氟暴露有关,而在恒牙萌出之前过量的氟暴露可直接导致氟斑牙。Ismail等[9]对氟化物与氟斑牙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生命前6年内过量的氟暴露导致氟斑牙的相对危险度明显增加,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在恒牙发育时期,长期使用氟化物会显著增加氟斑牙的发病率。

1.2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包括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父母营养知识、卫生知识得分等内容。苗惠军[3]2010年对聊城市氟病区儿童氟中毒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发现,户主的受教育水平影响十分显著,受教育水平可能进而影响户主职业、家庭年收入以及营养、卫生常识得分,从而影响儿童氟斑牙发病率。

1.3自然环境因素

1.3.1饮水中氟含量

含氟水是导致氟斑牙发病的主要因素。水中的氟化物主要来自地壳中氟化物的溶解,而水氟分布不均使氟中毒呈地方性分布,多项研究证实随着,氟斑牙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随着水氟浓度的升高显著升高[5]。夏晴[10]等人通过相关调查证实衡水市地方性髙氟水区中氟含量超标是氟斑牙流行的直接原因。

1.3.2居住地位置和海拔高度

调查发现农村的氟斑牙患病率高于乡镇,这可能与农村因经济条件的限制,多引用地下水有关,而我国不少地区水氟含量超标,这就导致农村地区氟斑牙患病率较高[11]

此外,有研究表明氟斑牙患病率与居住地海拔高度相关。ewenyonyi等[12]在调查乌干达儿童氟斑牙影响因素时发现,不论在高氟或低氟地区,氟斑牙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都随着居住地海拔的升高明显升高。

1.4营养及饮食结构

由于不同食物中的氟化物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营养状况和饮食结构会对机体氟化物代谢和敏感性产生影响。此外,膳食营养调查结果发现,检出氟斑牙与未检出氟斑牙儿童在膳食钙、镁、铁摄入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膳食钙、镁可能是氟斑牙的保护因素,而膳食铁可能是危险因素[9,13]

1.5遗传因素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氟斑牙的发生机制在基因易感性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14-15]。虽然发现了COLlAl基因、COLlA2基因、COL2A1基因、COLl0A1基因、骨钙素基因、雌激素受体、Vit D受体基因、降钙素受体相关基因等多个相关基因,但相较于其他疾病,在该方面研究仍然较少,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2结语

氟斑牙是地方性氟中毒最典型的症状,预防氟斑牙最理想的方法是选择新的含氟量适宜的水源。近年来多个省市采取改水降氟措施,水氟含量大大减少,进而氟斑牙患病率大大下降。此外,还可以通过适当补充含钙、含镁的食物等措施降低体内氟的摄入量。目前,我国仍然有许多地区饮水中氟含量高于国家标准水平,预防预防氟中毒对政府和相关部门仍是一项挑战。

[参考文献]

[1]衣晓峰.氟斑牙影响美观,地氟病危害大——如何远离氟中毒?[N].中国医药报.2016—12—2.

[2]宣晶晶.学龄儿童氟斑牙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地方病防治杂志,2015,20(2):121.

[3]苗惠军.2010年聊城市氟病区儿童氟中毒影响因素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2,18(7):521-523.

[4]曾转萍,廖日房,周卫平等.广州市12岁儿童氟斑牙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6):662-663.

[5]刘建军,徐洪兰.氟斑牙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1,20(2):151-

153.

[6]Pendrys DG, Katz RV.Risk factors for enamel fluorosis in optimally flu-oridated children born after the US manufacturers' decision to reduce the fluoride concentration of infant formula[J].Am J Epidemiol,1998,148(10):967-974.

[7]Gotjamanos-T,Afonso-F.Unacceptably high levels of fluoride in commercial preparation of silver fluoride[J].Aust Dent J,1997,42(1):52-53.

[8]Warren JJ,Levy SM.A review of fluoride dentifrice related to dental fluorosis[J].Pediatr Dent,1999,21(4):265-271.

[9]Ismail AI, Bandekar RR.Fluoride supplements and fluorosis:a meta-analysis[J].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1999,27(1):48-56.

[10]夏晴,郑伟.衡水地区农村饮用水中氟含量与氟斑牙的相关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2017,1(2):36.

[11]刘娅,王琼,赖晋锋等.氟斑牙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Chin J Dis Control Prev,2016 Nov,20( 11):1144-1146.

[12]Rwenyonyi C, Bjorcatn K,Birkeland J,et al. Altitude as a risk indicator of dental fluorosis in children residing in areas with 0.5 and 2.5 mg fluoride per litre in drinking water[J]. Caries Res,1999,33(4): 267-274.

[13]陈媛,熊传龙,张继国等.膳食营养因素对氟斑牙的影响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6,33(2):124-126.

[14]Ba Y,Zhang H,Wang G,Wen S,Yang Y,Zhu J,Ren L,Yang R,Zhu C,Li H,Cheng X,Cui L. Association of dental fluorosis with polymorphisms of estrogen receptor gene in Chinese children.Biol Trace Elem Res.2011 Oct;143(1):87-96.

[15]Huang H,Ba Y,Cui L,Cheng X,Zhu J,Zhang Y,Yan P,Zhu C,Kilfoy B,Zhang Y.COL1A2 gene polymorphisms (Pvu II and Rsa I),serum calciotropic hormone levels,and dental fluorosis.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2008 Dec;36(6):517-22.

1作者单位:1.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山西省汾阳市,032200;2.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简介:高秀秀,女,安徽宿州市人,在读硕士,公共卫生专业,手机:18703416625,通信地址:山西省汾阳市指挥街山西省汾阳医院旧武装部,邮编:032200。

通讯作者:王富珍,E—mail:wfz5511@163.com,通信地址:山西省汾阳市胜利街186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