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的中医辩证论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3
/ 2

崩漏的中医辩证论治

刘菊芳

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 841000

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出现,故概称崩漏。

关键词:中医、崩漏、治疗

一、崩漏的辨证要点

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二、治疗原则:

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三、辩证施治:

1.血热

(1)虚热证

主要证候: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血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咽干口燥,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血海,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止或量多势急,热灼阴血,其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口干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证。

治法: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方药:上下相资汤。

人参、沙参、玄参、麦冬、玉竹、五味子、熟地黄、山萸肉、车前子、牛膝。方中熟地黄、山萸肉滋肾养阴为君,人参、沙参益气润肺为臣,玄参、麦冬、玉竹增液滋水降火,车前子养肺强阴益精,牛膝补肝肾,方内含增液汤滋水更有生脉散益气养阴止血,清心除烦安神,全方滋肾为主,佐以润肺之药,上润肺肾,下润肾水,子母相资,山下兼润,蔗使精生液长,血生津还,共凑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之功。

(2)实热证:

主要证候:经来无期,经血突然暴崩如注,或淋漓日久难止,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便秘溺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实热内蕴,损伤冲任,血海弗益,迫血妄行,故经来无期,突然暴崩如注或淋漓日久难止,血为热灼,故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实热内蕴之象。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清热固精汤。

黄芩、焦栀子、生地黄、地骨皮、地榆、生藕节、阿胶、陈棕炭、龟甲、牡蛎、生甘草。方中黄芩、山栀子清热泻火,生地、地榆、藕节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地骨皮、龟甲、牡蛎育阴潜阳,龟甲又能补任脉之虚,化瘀生新,阿胶补血止血,陈棕炭收涩止血,生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各司其职,集清热凉血,泻火、育阴、祛瘀,胶固,炭涩,镇潜,补任,固冲多种止血法于一方之中,能收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之功。

2.肾虚型(分为肾气虚、肾阴虚和肾阳虚证)

(1)肾气虚证:

主要证候:多见青春期少女或经断前后妇女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净,或由崩而漏,由漏而崩反复发作,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

证候分析:青年肾气未盛,更年期肾气渐虚,或中年房劳胎产数伤肾气,肾气虚衰,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故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止,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腰脊酸软,舌淡黯、脉沉弱均为肾气虚之象。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

熟地黄、肉苁蓉、覆盆子、当归、枸杞子、桑寄生、菟丝子、艾叶、方中肉苁蓉、菟丝子、覆盆子温补肾气,菟丝子补阳益阴,阴阳双补,熟地滋肾益阴,使肾气充盛,封藏密固以止崩,黄芪、党参补气摄血,阿胶、艾叶补血、固冲、摄血,枸杞子,桑寄生不肝肾,当归补血活血,引血归经。全方共奏补肾益气,固冲止血之功。如嫌当归辛温助动,走而不守,亦可去当归。

(2)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或停经数月后又暴下不止,血色淡红或淡黯质稀,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眼眶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肾阳虚衰,阳不摄阴,封藏失司,冲任不固,故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肾阳虚血失温煦,故色淡红质稀,肢冷畏寒,舌淡黯,脉沉细均为肾阳不足之征。

治法: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右归丸加党参、黄芪、三七。

制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枸杞、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方中熟地甘温滋肾养血,填精益髓,配山萸肉,山药,取六味地黄丸中“三补”以生水,附子、肉桂温肾壮阳,补益命门温阳止崩,又使水火互济,鹿角胶血肉有情之品,不命火,温督脉,故冲任,菟丝、杜仲温养肾气,当归、枸杞养血柔肝益冲任,加党参、黄芪补气摄血,寒凝则血瘀,加三七化瘀止血,全方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3)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累月不止,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水阴虚,冲任失守,故经乱无期,淋漓不止或暴崩下血,阴血内热,故血色鲜红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肾阴血之象。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熟地黄、山药、枸杞、山萸肉、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角、川牛膝。方中熟地、山萸肉、山药滋补肝肾,为六味地黄丸中“三补”,配龟甲角、鹿角胶调补肾中阴阳,且龟甲胶补任脉之虚,鹿角胶补督脉之弱,枸杞子、菟丝子、二至丸补肝肾,益冲任;川牛膝补肝肾,兼能活血,亦可去之而改用白芍养血柔肝,敛阴止血,全方为壮水填精,补益冲任督之剂,使肾阴足,奇经固,经血自止。

3.脾虚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尽,血色淡,质清稀,面色晄白,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脾虚中气虚弱甚或下陷,则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暴下或淋漓不尽,气虚火不足,故经色淡质清稀,神疲气短、小腹空坠,舌淡胖,脉细弱均为脾虚气弱之征。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方药:固本止崩汤

人参、黄芪、白术、熟地黄、当归、黑姜、人参、黄芪、大补元气,升阳固本,白术健脾资血之源又统血归经。熟地滋阴养血,佐黑姜既可引血归经更有补火温阳收敛之妙。且黄芪配当归含有“当归补血汤”之意,功能补血,熟地配当归一阴一阳补血和血,全方气血两补,使气壮固本以摄血,血生配气能涵阳。气充而血沛阳生而阴,冲脉得固,血崩自止。

4.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或停闭数月又突然崩中,继之漏下,经色暗有血块,舌质紫黯或尖边有瘀点,脉弦细或涩。

证候分析:冲任、子宫淤血阻滞,新血不安,故经血非时或淋漓不断,离经之瘀时聚时散,故出血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或崩闭交替,反复难止,舌质紫暗或尖边有瘀点,脉弦细或涩均为血瘀之征。

方药:逐瘀止血汤

生地黄、大黄、赤芍、丹皮、当归尾、枳壳、龟甲、桃仁、方中重用生地,清热凉血,酒炒寓止于行,当归尾、桃仁、赤芍祛瘀止痛,丹皮行血泻火,大黄凉血逐瘀下滞,配枳壳下气,加强涤荡瘀滞之功,妙用龟甲养阴化瘀。临证中常加三七、益母草加强化瘀止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