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9
/ 2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

艾爱爱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 要:音乐鉴赏重在鉴别与欣赏,其有明显的能力指向。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去夯实音乐鉴赏的基础,通过拓展音乐视野去提高音乐鉴赏的水平,提升音乐鉴赏的境界。考虑到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实际教学中还需要强调的是音乐鉴赏的多元性。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鉴赏;创新

音乐鉴赏,顾名思义其重在对音乐的鉴别与欣赏,这就意味着教学过程中要超越简单的音乐知识的传授,而重在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应当坚持能力导向。而作为一种能力的培养,其既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关,又与教师对音乐鉴赏的理解水平有关。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注意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努力去打造一个高效的音乐鉴赏课堂。一段时间以来,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所收获。2014年5月,在江苏省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评比活动中,笔者所上的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国新歌剧》荣获省一等奖。现结合实践将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总结如下,请方家同行批评指正。

  一、理解音乐作品,夯实音乐鉴赏的基础

  音乐鉴赏的对象肯定是音乐作品,而对同一个音乐作品往往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音乐鉴赏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多元取向的过程。但作为教学,教师又应当注意给学生提供一种基础性的作品理解,这种理解一方面对学生具有基础性,另一方面又应当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奠基和提升的作用。众所周知,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其一般不给学生提供视觉表象,而是努力为学生建立一种听觉表象。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一个转换的过程,因为听觉对象一般来说是抽象的,我们可以说某一首曲子优美动人,但对其描述一定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真正的“优美与动人”其实是个体的一种体验,语言的描述其实很难完全准确地将这种感受描述出来。而表象往往以形象的形式存在,这种由抽象向形象的转换,常常给音乐鉴赏教学带来挑战。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面对这样挑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过程。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这种建立在音乐理解基础上的鉴赏教学,关键在于对音乐作品的描述以及问题的提出。因为这两者是联系音乐作品与学生的有效纽带,其完成主体是教师自己。例如,《木兰诗篇》的欣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主欣赏由男女合唱的第三乐章中的唱段,然后再自主地从演唱、乐队、表现形式等角度思考本剧的创新之处。这两个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的设计在学生与作品之间形成了联系关系;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由学生通过合作去归纳中国新歌剧的发展特点(其中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意识到:中国新歌剧始终以民族音乐为基点,同时又融入了时代精神与现代意识。因而这就是一条不断发展与创新之路。有了这样的认识,便可以认为学生接受了有效的音乐鉴赏教学。

  二、拓展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的水平

  音乐是音乐,音乐又不仅仅是音乐,尤其是在音乐鉴赏的教学中,教师的视角不能仅仅局限于音乐本身。这是因为每一个经典的音乐都不纯粹是音乐的产物,而是音乐创作者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通过其对风土人情的理解,以及个人生活的体验创作出来的,其自身的文化基础与哲学认识都会对音乐作品产生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笔者特别强调音乐鉴赏的教学要打开视野,要从文化的角度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如果将音乐鉴赏比作一棵树苗生长的过程,那么一个音乐作品的诞生背景、创作者的音乐认知等就是这棵树苗生长的沃土,而学生对音乐作品鉴赏的理解就是树苗生长的方向,教师则担负着为树苗的生长施肥、浇水的任务。在这样的隐喻下,音乐鉴赏教学的思路就会明晰起来:作为一种“表情”艺术,音乐是社会各种形态与认识的情感表现,鉴赏教学中重在理清音乐作品的情感脉络,是喜怒哀乐,还是悲欣交集,是浪漫洒脱,还是凝重深沉,是法兰西风格,还是意大利风俗……都需要在鉴赏中才能切身感受。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的,是中国的音乐特色,从《二泉映月》到《阳光三叠》,再到《渔舟唱晚》,要引导学生注意感受。音乐鉴赏教学时,可以走先听觉表象后视觉表象的道路,先让学生去感受音乐,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去想象出相应的画面。这种从抽象到形象的教学方式,往往可以准确地反映学生的鉴赏水准。

  同时又要注意的是,音乐鉴赏的教学也不必完全拘泥于音乐本身,正如同吸收营养一样,更好的吸收方式不是直接补充维生素,而是吃各种不同的蔬菜。在笔者的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尝试就是利用电影、电视剧等载体,来让学生欣赏音乐。这种类似于图文并茂的鉴赏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对影视片段的观看中获得对音乐的理解。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通过教学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音乐对视觉对象的描述作用。

  三、读懂音乐之美,升华音乐鉴赏的境界

  音乐鉴赏教学,有必要让学生认识何为音乐鉴赏,以及如何进行音乐鉴赏。要让学生读懂音乐之美,升华音乐鉴赏的境界。笔者以为,读懂有两个层次,一是完成音乐鉴赏的过程,二是从更高的角度认识音乐鉴赏教学。这就好比是吃饭与做饭的关系,知道什么样的饭好吃是一种水平,知道怎样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又是另一种水平。高中阶段是学生艺术积累的重要阶段,能够从更高的高度认识音乐鉴赏,笔者以为是音乐鉴赏教学的应有之义。

  有人将音乐鉴赏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感官欣赏、感情欣赏和理智欣赏。笔者以为这样的划分很好地界定了音乐鉴赏的层次,其伴随着学生的学习动作,就应当是感觉的参与、知觉的参与,以及思维的参与。听到一段音乐便知优劣,这是感知的结果,而能够引起心灵激荡,则是情感作用的结果。如果能够以一种理性的态度与视角去读一件音乐作品,能够从音乐作品诞生背景的角度去赏读音乐,那就是理智欣赏了。

  其实,无论是什么境界的音乐鉴赏,都不外乎利用音乐去陶冶情操的终极目标。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充分运用音乐本体语言,使学生真正理解音乐,学会欣赏音乐。只是在不同认知基础、不同认知方式以及不同心境下,音乐鉴赏往往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音乐鉴赏的多元性。而音乐的魅力也往往因为这种多元性,才具有了挖掘不尽的魅力,因而优秀的音乐作品总能够经久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