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2

浅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贾彦峰 陈康雨 李林鲜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认识到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来就结合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探究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引言: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如今新课堂的不断改革,人们对素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也就是说,如今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注重一个学生成绩方面的进步,对学生们的道德修养或身体素质也有着更高标准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概述         “素质”二字近些年来频繁的与教育问题进行挂钩,素质教育依然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首要问题。素质教育由于对象不同角度不同所展现的内容也就存在一定差异性。比如说是小学阶段的广义素质教育则指的是对小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狭义则是指小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的培养,彻底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对小学生个性做到保护,对其兴趣进行开发,促进小说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越发盛行,国家部门对此也更加关注和重视。教委更是在推出的相关文件中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对自身教育思想进行积极转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存在问题不断发掘并进行有效解决,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持续不断对素质教育内容进行有效渗透!对于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尤其注意小学生身体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2、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教育体系中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对教育接受者综合素养进行培养和提高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素质教育的教学重点由学生成绩向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而转变,对小学生身心方面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对小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事之前先做人。其实素质教育通俗点解释就是由公民接受教育初期开始对其进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素质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想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就不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语文课上可以结合课堂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以分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使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探索新知识,因此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效率。    2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对话是师生进行互动的主要形式。素质教育推行之前,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地开展教学,按照参考书来讲解知识,学生和老师难以接近。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老师应更多的把时间花费在和学生进行情感和知识的交流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带领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带领他们进行教学实践,在课堂上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倾听者,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将素质教育有效的开展。 

3生活实践中奠定素质教育基础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进行综合实践训练中,也必然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开展相关的训练过程。无数个体组成了社会结构,而个人也只有融入到社会的运转模式中才能获得成长和收获。在现代化教学观念中,对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较为注重,相关的综合实践环节和内容也往往是通过生活实践来进行的。因而,通过综合实践能够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能力,也能够提供给语文课堂教学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文阅读中,课文中描写的四季变化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和感悟才能真正将文本还原,获得身心方面的成长。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训练时,也应该注重提供给学生感受外物以及心灵成长的机会。 

  4加强理论学习,转变陈旧教育观念    小学教师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主体,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展,要落实小学素质教育,搞好课程改革,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长期以来,小学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是以一张考卷的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严重的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导致小学教育中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其目的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 

5、改变学习方法,开放语文课堂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制定教学目标,提出自己的学习需求,还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方式、方法,指导学生自拟学习的过程与步骤,并注意提供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课堂学习的目标和内容、方法和步骤是学生的自我需要,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一些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学习中实现自主发展。同时,可开展学生间的多种合作交流,如:小组内的“讨论式”、“任务分工式”、“评价式”、“观点辩论式”、“竞赛式”。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习惯、技能的培养,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效用,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新知,解决新问题。   6、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创造性思维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才能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适当的目标能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激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求学生有创造力并不是要他们都成为天才、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而是要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虽然不能像杰出人物那样有重大成果,但是有了这种创造性思维就具备了成为杰出人物的可能。因此,我在教学中重思维过程,轻结果。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特别善于模仿,而和学生接触较多的教师便成为学生模仿的直接对象。如果他模仿的老师是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人,那么学生也会像老师一样学习创新。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哪怕不下一百次地强调创新的重要,也不及实实在在的一次创新来得直接。

三、结束语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关键,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因此,作为实现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语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坚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大胆摸索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良素质,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为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夏清华.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新课程·上旬,2016(12):456.    [2]陶丽君. 转变教材观念提高语文素养[J].学周刊(A),2015(2):103-103. 

[3]吴书仁.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2(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