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2

关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曹淑松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环保局 276300

摘 要: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并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要以经济运行过程的改变为核心;要以社会经济层面的改造为支撑;要以财税政策方面的改革为突破。

关键词:循环经济;经济运行;社会经济层面;财税政策

引言

循环经济就是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的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与线性经济相对的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经济,目的是在资源利用中做到高效、节约、循环,使资源在最大的范围内得到有效利用,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得到循环使用,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最终使得人类和资源、环境和谐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既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发展循环经济既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既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又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一、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1990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珀斯和特纳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次正式使用了“循环经济”[1]。1990年以来,循环经济开始作为实践性概念出现在德国。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了与之含义相近的循环社会实践活动。循环经济的理论从含义、原则、特征、评价指标、支持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成熟和深化,并应用到实践中去。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采纳,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2]。在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从企业层次污染排放最小化实践,到区域工业生态系统内企业间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再到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都有许多很好的实践经验。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1998年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年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即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5年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来认识;2006年循化经济从示范试点走向全面推进的新阶段[3]。其后,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深入。200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是继德国、日本后世界上第三个专门的循环经济法律,标志着我国循环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从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来看,当前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从理念倡导、局部试验、典型示范向全面实践推进的转折阶段。但总体上循环经济的发展质量并不高,没有建立起以市场机制为主要手段的政策激励约束体系,从而也就没有形成二者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我国的循环经济政策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没有一个功能相对完整、层次和定位相对清晰、系统性和协同性相对较强的经济政策体系;二是政策导向偏重于政府干预,多行政手段,市场机制尚未发挥主导作用;三是微观政策偏少,操作性不强,执行效果不好。

三、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1、发展循环经济要以经济运行过程的改变为核心

循环经济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废物资源化,在经济流程中提高资源利用率或者产出率是其根本目标,而废物再生利用则只是减少废物处理量的一种方式,它是按照“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le)”(即“3R”)这样一个运行过程来发挥作用的,这就是循环经济的过程维度。人们在人类经济活动中所采用的思维模式不同会导致不同的资源利用方式:第一种是线性经济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传统使用方式;第二种是仅仅通过简单的资源化手段实现资源更为充分利用的资源恢复方式;第三种则是遵循全部3R原则且强调实现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目标的源头控制方式。显而易见,只有最后一种资源利用方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减少废弃物,而是为了从根本上减少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损害。

2、发展循环经济要以社会经济层面的改造为支撑

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经济模式,根据循环经济层级性理论,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体现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实行渐进式的循环经济推进战略

[4]。按照不同层次,循环经济可分为企业层面的微观循环、区域层面的中观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宏观循环,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平台。微观循环经济、中观循环经济和宏观循环经济组成了循环经济的空间维度。在这三个空间内,也需要按照由小及大的规律,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方面逐渐地实践循环经济,只有在这三方面做到循环经济才能使得循环经济真正实施,社会才能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

3、发展循环经济要以财税政策方面的改革为突破

财税政策是调节收入分配和调控企业经济行为最有效的措施,财税激励政策的完善有助于为微观经济个体提供良好的效益预期,鼓励其主动提高节能减排的动力和效率。同时利用好财税政策可以把资源环境利用的负外部性与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挂起钩来。另外国家财政支出把环境和资源保护纳入公共财政范围,可以加大循环综合利用技术的资金投入。

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针对我国当前情况,可以采用的财税政策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对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具体形式包括直接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前还贷等;②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政府优先购买资源循环再生产品、环境标志产品、通过IS014000认证的企业产品和其它节能、节水、节约资源的“绿色产品”;③加强政府投资引导,政府投资的项目主要应该是那些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环境基础设施、生态产业园以及重大技术领域和重大项目领域;④规范限制性收费管理,提高现行排污收费标准,并明确排污费为国家所有资金,取消无偿“返还”政策,统一按照预算内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的相关机制,使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配套相应的针对性政策,使其违规成本远远超过其违规所得,从根本上阻断其违规活动的利益驱动机制;⑤改革现行税制,主要包括完善资源税、改革消费税以及调整其他税种;⑥进一步完善环保税种的征管体系,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从重点污染和易于征管的课税对象入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税范围;⑦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废弃物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齐秀丽,张丽莎,陈维健.创新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4)

[2]王立.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1)

[3]胡静.以城市规划为立足点的发展城市循环经济的思路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6(7)

[4]罗义军.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与对策[J].城市建设,2010(12)

[5]陈国友.论发展中国循环经济的财税支持政策[J].特区经济,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