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中的游戏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2

音乐表演中的游戏因素

徐显良

聊城大学 山东聊城 252000

:在音乐表演实践中借鉴游戏手法渗透进某些游戏因素,又不至于使艺术的精神内涵丧失于游戏的迷宫中。更多地汲取原生态音乐的率真质朴和生命活力,使我们的民族声乐事业在固有的大河中,以多样化的姿态滚滚向前;使我们的美声唱法,在共享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的基础上具有自己的特色;使我们的流行唱法,在精神气质上与原生态音乐对接,使音乐表演艺术健康地、健全地发展。

关键词:音乐表演;游戏因素;实践;

艺术与游戏有不解之缘。它们不仅在起源上有亲密的关系,而 且在历史的进程中互补互利,携手共进,伴随着人类从童年走向成 熟的今天,并展望璀璨的明天。正如柏拉图在《法律篇》卷七中所 指出:“每一个人都要依此为职责。让美丽的游戏成为生活的真正内涵。游戏、玩乐、文化——我们认定这才是人生中最值得认真对待的事。”

音乐表演中的游戏因素

作为一种艺术本体论的“游戏说”,在美学史上正式开始于康德的《判断力批判》,由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予以发扬光大。“游戏说——用游戏活动揭示艺术起源和审美本质的美学原 理。认为游戏在形态上多为对实际生活活动的模仿,在性质上是与 纯粹快感相结合的身心自由活动。康德提出‘自由游戏’是审美快 感的根源,席勒发展了这一论点,认为艺术冲动是一种‘游戏冲动’,表现为‘形式冲动’和‘感性冲动’的总和。游戏的根本特 性是人性中理性与感性的和谐。游戏的状态即自由审美状态,审美 即游戏,艺术起源于这种游戏……朗格认为,艺术是形式成熟的游戏。谷鲁斯认为“艺术是高级的游戏”这是一种从艺术本体论角 度出发的游戏观,并非狭义的游戏的释义。是一种宏观的艺术游戏 观,是一种审美的游戏观,对于音乐表演来说起码在以下几个方面 具有积极的启迪作用:在想象力的自由翱翔、理解力的自由驰骋、 创造力的自由心境方面给予音乐表演以有益的启发,有利于弘扬音乐表演的诗性品质;游戏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样,音乐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因此,音乐表演要注重生命力的展示和释放;游戏必须遵守游戏规则,音乐表演也要恪守音乐的内在规则及规律,以及音乐表演的规则。游戏活动中,艺术地运用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这也是作为成人游戏主要形式的各种球类运动和下棋等活动,能给我们以乐趣的原因所在。音乐表演是音乐的再创作活动。通过乐器演奏,人声的歌唱,以及包括指挥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段,将乐曲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它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是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等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对乐曲做出不同的解释和表现,从而给听众以不同的影响和感受。

游戏因素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

音乐表演是以技术运用为基础的。在音乐表演中,技术与表达是一对难以把握的矛盾,成功的音乐表演者是把握这对矛盾的高手,技术与表达的辩证统一,技术与表达的和谐融合,是音乐表演的最高境界。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13届青歌赛上,歌手演唱、表 演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均与上述三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音乐表 演的角度来看,原生态歌手及流行歌手的表演相对于美声唱法及民 族唱法的歌手,在想象力的自由翱翔,创造力的自由心境,生命力 的展示及释放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相较之下,一些美声唱法的歌 手及民族唱法的歌手往往端着架子、绷着脸在演唱,呆板的表演削弱了音乐表演的魅力。正应了那句古话——唯乐不可以为伪。他们质朴、活泼、狂放、自在的演唱及对生命力的展示和释放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原始艺术的粗犷的生命张力,质朴的田野气息,活泼生动的游戏冲动,自在自得的愉悦心境应该为被称作为 “高雅艺术”的美声唱法及民族唱法“充电”、输血。

我们褒扬音乐表演的游戏因素及游戏性,并不说明我们赞同艺 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游戏只是艺术发生的动力之一,艺术发生的 根本动力是人类的劳动生产实践。艺术发生的动力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想象、游戏、模仿等等原始社会的一切,他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合力, 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游戏因素与音乐表演的关系

游戏既有广义的概念,也有狭义的概念,这就是具体的游戏。游戏中十分注重游戏规则,没有规则就不成为游戏,不遵守游 戏规则,游戏的愉悦感就丧失殆尽。音乐在结构内部也有严密的规 则,在音乐表演上同样有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 方圆。在以相应规则为前提的游戏活动中,技术的运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作为游戏主要形式的各种球类运动和下棋等活动, 能给我们乐趣的原因所在。音乐艺术是讲究技术的艺术,技术成熟与否,技术运用的合理与否,技术与艺术表达的融合与否决定着音乐表演艺术的成败。在音乐中要体现游戏因素,取得戏剧性效果 也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如故意破坏音乐发展的习惯逻辑,破坏听众 感知的既定惯性,节奏上、力度上、音调上的夸大,纠缠不休的反复,“粗野的”对比与夸张的模仿等等,从而营造喜剧性的效果,体现音乐表演的谐谑之美。我们强调了音乐表演的游戏因素、游戏感,强调了游戏与艺术的深刻联系,但这并不说明音乐艺术、文学艺术等同于游戏。

艺术与游戏是一种双向互利的关系。艺术尽管具有某些游戏因素,但根本上并非纯粹的游戏。倘若游戏就是艺术,那么,为什么早期人类除了游戏活动之外又从中进一步衍生出艺术行为,并且使之随着文明的发展而不断获得进步?同重在消遣休闲的游 戏相比,艺术蕴含更多的精神内涵。与游戏活动中注重当下的欢乐时刻不同,一切艺术创造和意识享受都伴随着心灵内在地提高的状态。诸如下棋、打球、躲猫猫、猜字谜,以及开碰碰 车、坐过山车等游戏活动,这是我们世俗旅途上不可缺少的无数客栈,而艺术则是我们最后也是唯一的精神家园。”

游戏是“避重就轻”;艺术是“举重若轻”。艺术中具有游戏性,又有对游戏性的拒绝。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能辩证地把握音乐 表演中游戏性的“度”。我们既要在音乐表演实践中借鉴游戏手法 渗透进某些游戏因素,又不能使艺术的精神内涵丧失于游戏的迷宫 中。使音乐表演艺术健康地、健全地发展。我们论述音乐表演中的游戏因素,游戏性,是要人们关注在音 乐表演中借鉴某些游戏手法渗透进游戏因素,使我们的音乐表演更 具想象的自由翱翔,心境的自由放飞,创造力的勃勃生气,生命力 的展示与释放。更多地汲取原生态音乐的生命活力,率真质朴,使 我们的民族声乐事业在固有的大河中,以多样化的姿态滚滚向前; 使我们的美声唱法,在共享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的基础上具有自己 的特色;使我们的流行唱法,在精神气质上与原生态音乐对接,从 而在总体上体现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艺术精神、文化内涵、诗性品 质,及技术含量,为人类的精神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岱.艺术新概念——消费时代的人文关怀[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金啸天.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与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3)

[3]王静.舞台实践对音乐表演专业的作用和意义[J].北方音乐.2019(05).

作者介绍:徐显良,(1996-),男,汉族,山东莘县人,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201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