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急诊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2

护理干预对急诊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王燕萍

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 621100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急诊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70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间,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一组为采取急诊护理流程的试验组,每组各3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患者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诊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措施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护理;急诊;心脏骤停;心脏复苏

心脏复苏是临床上治疗心脏骤停的首选方式,由于心脏病患者的持续增多,导致心脏骤停的发生几率不断的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急救的治疗效果,而在此期间,进行良好的护理干预是保证心脏复苏效果的重要手段,所以为了研究有效的护理流程干预方式,本文进行如下的对比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7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参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一组为试验组,给予患者急诊护理措施,每组各35例,参照组:女性患者15名,男性患者20名,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77岁,平均年龄为(50.42±3.77)岁;试验组:女性患者17名,男性患者18名,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为(52.10±2.12)岁。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为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者,且均为自愿参与者。将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放入数据库中进行对比,得出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遵医嘱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并观察患者的反应。

试验组:急诊护理流程:(1)保证病房内的湿度和温度,保证定期的通风,做好室内的消毒工作,同时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工作,避免身体体温过低,造成不良情况(2)心电监护:在心脏复苏成功后,为了避免不良现象突然发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如果有室性早搏或者传导阻滞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告知医生处理[1](3)脑部护理:需要叮嘱患者家属做好患者的颈部和额部的护理,也就是进行定期的湿毛巾热敷,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患者进行低温护理,降低患者的脑氧代谢速度,保证患者的脑部复苏情况,避免脑组织出现恶性损伤(4)气道护理管理:维持气道湿润,对于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而言,需要保证动作操作的无菌性,还要保证各个流程均按照规章制度进行[2](5)心理护理:需要在心肺复苏后,多与患者交流,安抚患者的情绪,告知患者心肺复苏的好处,并给予其临床上的帮助,了解患者的内心所需,帮助患者最大限度的完成,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使得患者的恐惧心理得到改善。

1.3判定标准

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患者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

护理有效率包括:显效、有效以及无效

对患者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

焦虑、抑郁评分采取SAS、SDS量表进行判定,每项均为50分,分值越低越好。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4.29%,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77.14%,差异显著,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下表一所示。

表一 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比较 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试验组

35

23

10

2

33(94.29)

参照组

35

18

9

8

27(77.14)

X2

4.100

P

0.040

2.2 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参照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差异显著,试验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下表二所示。

表二 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组别

n

十分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试验组

35

20

14

1

34(97.14)

参照组

35

18

10

7

28(80.00)

X2

5.081

P

0.024

2.3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三所示。

表三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x±s)

组别

n

焦虑

抑郁

试验组

35

23.42±2.11

22.51±1.46

参照组

35

35.64±4.33

36.87±5.46

T

15.009

15.031

P

0.000

0.000

3讨论

心脏骤停是急救过程当中常出现的现象,而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明显提升,而为了保证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的急诊护理流程是从病房到患者的生命体征,再到患者的气道和脑部进行一系列的护理[3],使得患者的不良情况逐渐降低,生命体征趋于平衡,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很多经历过濒临死亡的患者,均会出现害怕、恐惧的心理,所以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保证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急诊科心脏骤停并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进行急诊护理流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麦少玲.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于预探讨[J].黑龙江医药,2015,39(2):448—449.

[2]马丽梅.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及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2):310-3儿.

[3]黄海燕.系统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救治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1):47-49.

王燕萍,汉族,女,籍贯四川内江,工作单位;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研究方向: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