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隔姜灸对卵巢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2

改良隔姜灸对卵巢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雅婷 杨玉品通讯作者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目的:针对卵巢癌患者,探讨改良隔姜灸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72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改良隔姜灸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肠鸣音改善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22%,参照组为83.33%,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对比两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肠鸣音改善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对比两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改良隔姜灸用于卵巢癌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了临床症状,缩短了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改良隔姜炙;卵巢癌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卵巢癌是一种生长在卵巢上的恶性肿瘤。由于该疾病早期缺少症状,早期诊断困难,就诊时约有70%已为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其死亡率高居妇科癌症首位,对女性健康和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手术是卵巢癌最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开腹手术以及麻醉作用的刺激,易造成胃肠道损害,使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如腹胀、腹痛、排气时间延长等[1]。在本研究中,笔者探讨了改良隔姜炙对卵巢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并将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时间:2018年1月~2018年12月;研究对象:72例卵巢癌术后患者。

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法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参照组。

实验组36例,年龄29~64岁,平均年龄(46.5±2.1)岁,手术方式:行卵巢癌根治术21例,行卵巢癌分期手术15例;参照组36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49.5±1.7)岁,手术方式:行卵巢癌根治术19例,行卵巢癌分期手术17例。从年龄、手术方式等基本信息上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具备卵巢癌手术指征;(2)患者年龄在30~80岁之间;(3)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自愿参与;(4)本次研究已经获得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1)存在意识或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护理操作者;(2)严重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免疫缺陷等疾病患者;()近期有酒精摄入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治疗:对于参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方案,包括①健康宣教:术后实施一对一宣教;②体位及锻炼指导:帮助患者取正确体位,待麻醉完全消失后取半坐位,嘱患者在保护好伤口和引流管的情况下在床上进行自主翻身;③指导患者尽可能在早期阶段进行活动;④常规使用维生素B1100毫克在足三里行穴位注射。

对于实验组,在术后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术后第一天开始对患者进行改良隔姜灸治疗,每天进行两次治疗,每次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操作过程主要包括灸前准备、施灸两个方面。①灸前准备:制作生姜片,准备艾条、艾灸盒、酒精灯、火源等材料;将隔姜灸的具体操作方法、作用及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②改良隔姜灸操作:患者仰卧位,选择定位涌泉穴和足三里穴后,首先清洁选穴部位皮肤,用新鲜老姜作为艾灸操作的间隔物,将生姜切成厚0.2-0.3厘米的片状,中间用粗针穿刺数孔,然后将处理好的生姜放足三里穴及涌泉穴上,再将艾条点燃置入艾灸盒,将艾灸盒放在放好生姜的穴位上,根据患者的感觉及操作者的观察来调整艾条在艾灸盒深浅的位置,调至患者施灸处肤温感觉合适、被艾位置的皮肤达到红晕且不起泡状。

1.3疗效评价标准

1)两组治疗效果的判定,显现:无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术后12小时内排气;有效:有轻度腹胀,其它症状有所改善,术后12小时内排气;无效为腹胀、腹痛等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未排气时间超过48小时;治疗有效率=100%-无效百分比。2)观察并记录两组肠鸣音改善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n/%),检验方法用5de60645e4426_html_26c6d18a0efee111.gif ²检验;计量数据表现形式为(5de60645e4426_html_5d84c519fdd3673c.gif ),行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22%,参照组为83.33%,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对比两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n

无效

有效

显效

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

36

1(2.78)

12(33.33)

23(63.89)

35(97.22)

参照组

36

6(16.67)

16(44.44)

14(38.89)

30(83.33)

5de60645e4426_html_69226fae1b8fecf8.gif

-

-

-

-

3.9560

P

-

-

-

-

0.0467

2.2对比两组肠鸣音改善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实验组肠鸣音改善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对比两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肠鸣音改善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5de60645e4426_html_5d84c519fdd3673c.gif

组别

肠鸣音改善时间(小时)

肛门排气时间(小时)

住院时间(天)

实验组

17.43±3.61

42.11±6.47

9.83±1.09

参照组

19.48±2.12

46.42±6.26

11.89±2.05

t

2.9380

3.3714

5.3235

P

0.0045

0.0012

0.0000

3讨论

卵巢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在临床妇科中较为常见。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行开腹术式。由于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破坏性,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容易出现腹痛、腹胀、便秘甚至肠梗阻等症状,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2]

而隔姜灸疗法是在中医针灸学与中药学紧密结合下,形成的一种将经络穴位效应及中药药效巧妙结合的治疗手段。其借住艾灸热力和生姜的作用,将药与灸的协同作用渗透于机体,做到“灸到药到,灸药共效”。并且还能刺激皮肤感受器,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调节消化道及膀胱的功能,促进肠蠕动及排气、排便功能的恢复[3]

且本研究将传统的隔姜灸方式进行改良,采用艾条结合操作灵活的艾灸盒对贴在穴位体表的生姜片进行灸疗。这样操作更简便,安全性更高,可灸范围更大,在降低烫伤的风险的同时,还避免了医疗人力资源的浪费。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22%,参照组为83.33%,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对比两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肠鸣音改善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对比两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改良隔姜灸用于卵巢癌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缩短了住院时间,且操作简单便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邹波峰,宋海英.穴位隔姜灸联合中药贴敷促进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周围血象影响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123-126.

盖海云,陈红,黎婉荣.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5):212-213.

黄钊云,梁巧梅,莫清梅.改良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及护理[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0):79-8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