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墙抹灰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3

浅谈内墙抹灰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预防

郑晓川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71

摘要:在建筑抹灰施工中会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轻者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重者存在质量隐患,影响整体工程质量,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何控制与消除此类质量通病,是建筑业同行经常探讨的课题之一。我将结合我多年以来的施工管理经验及查阅相关资料谈谈对内墙抹灰空鼓、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

内墙、抹灰、空鼓、裂缝、预防、拍毛

一、前言

抹灰工程是建筑施工中质量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其主要表现是:新老材料、新老工艺交替时期,抹灰施工仍以手工操作为主,湿作业多,质量不稳定。目前室内墙体抹灰普遍存在开裂、空鼓、脱壳和罩面灰粗糙、墙面不垂直、不平整,阴阳角不方正等质量问题,最为普遍和最难控制的是墙体空鼓、裂缝问题。

二、内墙抹灰空鼓、裂缝的形式及存在现象

1、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抹灰后墙面陆续出现裂纹,裂缝多而无规律,裂缝较细但面积较大,严重的引起墙面空鼓,也影响到验收和使用,若要返工成本较大。

2、填充墙砌体与梁、柱接触面间容易出现水平和垂直裂缝,这些裂缝较宽而深且很难避免,如果不加以预防,裂缝一旦出现补救难度极大。

3、门窗侧面抹灰层出现空鼓、裂缝,阳角外侧裂缝。存在的现象有:工程竣工后,门窗口两侧面出现抹灰层空鼓、开缝、脱落,严重时影响门窗正常启闭、使用;抹灰层干燥后,在内门窗口周边阳角外侧出现抹灰接槎细裂缝,时间越长越明显。

4、抹灰墙面上,陆续出现顺暗敷预埋管槽方向上的空鼓、裂缝,随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增多。

5、工程竣工后沿后堵砌预留洞口周边出现裂缝。裂缝深透、明显,给用户带来不安全感。

通常情况下,上述墙面空鼓、开裂产生后不会危及到结构安全,危害性较小,但是严重影响观感效果和使用功能,且随时间的推移,也会影响到结构使用寿命和抗震性能;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施工单位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用户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类问题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使得我们不得不提高质量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墙面空鼓、开裂这种质量问题,我们应全面分析其产生原因,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此类质量问题。

产生空鼓、裂缝的主要原因分析

1、材料及施工环境的影响:

1.1、未严格按设计图纸做法选定抹灰材料。预拌砂浆进场时未执行进场检验程序,未认真核对质量证明文件(形式检验报告和出厂检验报告),还需对产品进行外观检查;施工前未根据设计根据预拌砂浆产品说明书使用或不同品种、规格的预拌砂浆混合使用;预拌砂浆的抗压强度、实体拉伸黏结强调未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评定;现场自拌砂浆时,砂、水泥的选用未按设计、规范及既定方案严格执行,砂浆配合比不符合要求,水泥用量过大致使水化热大,干缩严重产生裂缝。选用细沙、含泥量过高,从而导致砂浆的收缩量增大。

1.2、室内抹灰属于湿作业,施工环境宜在5℃~35℃中进行,且不宜在大风干燥天气时进行抹灰施工。室内温度低于5℃时,应停止抹灰或采取升温措施后方可进行。室内温度过高时,抹灰砂浆水分流失快,抹灰质量无法保证,也应停止抹灰作业。

2、施工人员及工艺的影响:

2.1、抹灰作业人员施工水平良莠不齐,人员流动性大,培训交底学习未能全员普及到,且班组交底不明确、流于形式;抹灰施工时未严格按规范及方案施工,过程检查验收时未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纠偏。

2.2、墙面垂直度、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超标严重,造成墙面抹灰层有的过薄,有的超厚,从而造成抹灰表面龟裂;墙面抹灰前,基层未提前按要求进行处理,使其抹灰层与墙面粘结力不够,结合不牢固,造成空鼓、开裂;抹灰前,墙体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均匀,抹灰砂浆中的水分被墙体吸收,抹灰层收缩不均匀,造成墙体抹灰开裂;

2.3、施工人员为赶工,抹灰时一遍成活,未分层抹灰或分层抹灰时间隔时间掌握控制不到位,抹灰层压实不足,上一层抹灰过湿或过干即进行下一层抹灰,也易造成抹灰空鼓、开裂;

2.4、砌体墙面两种材料交接处、墙面敷设管线后开槽处及抹灰层厚度超过35mm部位,抹灰前未进行挂网防开裂处理,上述部位,抹灰后随时间的推移容易产生空鼓和裂缝;

2.5、内墙抹灰后,未进行及时养护或养护周期短,致使砂浆失水较快从而导致抹灰层龟裂;

2.6、填充墙砌体未按要求设置拉结筋、系梁和构造柱,砌筑时一次到顶或砌筑完成后未经落载时效即进行抹灰,出现落载变形裂缝。

以上是内墙抹灰施工中空鼓、裂缝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处理这种质量问题,应侧重于“事前”、“事中”控制,应防范于未然,而非事后修补,增加成本,也给用户、企业造成不良影响。

建议采取的预防措施

1、严格选定抹灰材料及把握好抹灰环境:

1.1、抹灰施工前,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选定抹灰砂浆,材料进场时,要严把材料验收关,认真核对各类验收资料和质量证明文件,并进行外观检查。进场后,按要求进行见证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抹灰工程。选用预拌砂浆时,认真研读使用说明书,必要时需生产厂家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且按规范要求对预拌砂浆抗压强度、实体拉伸黏结强度进行试验评定,使用过程中不同标号砂浆严禁混用。自拌砂浆时,严格按配合比拌制砂浆,控制好水泥及水的用量,宜采用中砂,并且进行适配,使其和易性和保水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因根据不同的墙面,砂浆的凝结时间不一样,加气块墙面一般为3~5小时,混凝土墙面一般为5~8小时,故墙面抹灰时应合理组织和安排。抹灰砂浆严禁随意加水降低砂浆强度,拌制好的砂浆应在初凝前使用完毕,禁止结硬后的砂浆再次加水拌和使用。

1.2、内墙抹灰时环境温度要适宜,低于5摄氏度时建议停止抹灰施工,若由于工期较紧,应编制相应措施方案,采取可靠有效的升温措施,方可进行;大风干燥和气温过高天气应停止抹灰施工。

2、施工前做好交底,样板先行:

2.1、抹灰作业施工人员进场时,进行方案交底和技术交底,且交底内容要落实到每一位作业人员,重点强调控制事项及明确质量验收标准,提高质量意识;

2.2、抹灰前,分队伍、分班组进行样板墙或样板间施工,样板施工后,联合甲方、监理、施工单位进行验收并进行样板点评,指出不足和薄弱环节,待样板验收合格后,方可展开大面积抹灰施工,且后续施工时,不可偏离样板标准和规范要求;

3、严格遵守抹灰工序和工艺要求:

3.1、抹灰层的基层处理是确保抹灰质量的重要工序,必须严肃对待、认真做好,并有专人检查验收,混凝土墙面应进行打磨和冲洗处理,将表面的砂浆残渣、污垢、隔离剂、油污、析盐、泛碱物质等应清楚干净;基层表面平整度、垂直度偏差超出标准的部位,应事先剔平或按要求进行找补到位,可有效控制应抹灰厚薄不均而产生的龟裂现象;

3.2、抹灰前需对基层表面需进行毛化处理,毛化处理建议采用“拍毛”做法,拍毛工具采用∅0.4mm的钢丝网8层叠加,网眼尺寸10~12mm,网拍尺寸为250mm×350mm。拍毛材料选用1:3~1:4建筑用胶拌和的素水泥浆或聚合物砂浆,毛刺密度和凸出高度需符合要求,且应连续养护不少于3天,避免风干或晒干,使其与基层和后续抹灰层有效结合,此工序可大大减少因基层粘结强度不够而产生的抹灰空鼓、开裂。

3.3、抹灰前需对墙面进行浇水湿润,浇水需提前一天进行且要均匀一致,不得有遗漏。浇水湿润程度需根据墙体基层材料吸水率而确定,也应结合施工季节、环境温度酌情掌控,不可过干或过湿。过干会使抹灰砂浆的水分被墙体吸收,导致砂浆强度降低,产生收缩裂缝;过湿也会降低砂浆强度,使抹灰砂浆滑坠,产生空鼓、裂缝;

3.4、内墙抹灰要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坚持分遍成活,严格控制抹灰的总厚度和分层厚度,普通抹灰平均总厚度不宜大于20mm,高级抹灰时,因对抹灰面要求较高,故平均总厚度不宜大于25mm,一般情况下每遍抹灰厚度不宜超过10mm,现场管理人员应进行分遍见证验收。分遍抹灰应待前一遍抹灰层结硬收水后再抹下一遍灰层,保证各抹灰层之间相互结合牢固;

3.5、对不同基层材料相接处,和局部抹灰厚度超过35mm的部位,应按规定采取防开裂措施,一般是加设镀锌钢丝网。砌体墙面抹灰时,应在圈梁、构造柱以及砌体与结构交接部位挂设钢丝网,钢丝网选材要合理,钢丝网直径不小于0.6mm,挂网平整,钉网牢固,且网片两侧伸出长度和搭长接度不低于100mm,经隐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可有效减少因不同基层材料导致的收缩不一致产生的裂缝。

3.6、墙内敷设线管时,应根据管径进行开槽,槽宽应为管径d+30mm,开槽深度应为管径d+22mm左右。槽内敷管时,管离槽底8~10mm,并用管卡固定牢固,卡顶间距不宜大于40cm,且在线管的转弯部位适当加密管卡。管线敷设完毕后,由专业抹灰工对管槽进行冲洗干净,线槽宽度﹤100mm的采用1:2.5水泥砂浆进行嵌填密实,宽度≥100mm采用细石混凝土填实,并按要求进行养护,待墙体抹灰时,管槽部位也应按不同材料交接处做法加 设钢丝网,防治此部位开裂。

3.7、填充墙砌体砌筑前,要检查砌块龄期,龄期应大于28天,砌块含水量要符合要求,砌筑时砌块组砌要合理,严格按规范、图集要求放置拉结筋,设置系梁和构造柱,且砂浆饱满度不应低于90%,砌筑前砌块适量浇水,其含水率不应大于15%。填充墙砌筑至梁底或板底时不可一次到顶,应预留小于一皮砖高度的空隙,待砌体充分收缩变形,经落载时效后使用斜砌顶紧,一般在砌体完成2周后进行,可有效降低填充墙墙面抹灰与结构底之间的变形裂缝;

3.8、为了预防门窗部位抹灰层开裂,抹灰前应检查门窗框安装是否牢固,固定点是否符合要求。门窗框四周抹灰应由专业抹灰工进行,需使用砂浆分层嵌填密实,不允许出现空洞、不连续的情况;窗台抹灰层厚度超厚时(大于30mm),应使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且将窗框下部填塞密实,防止门窗框四周抹灰空鼓和开裂;预留洞口砌筑前,需对洞口两侧进行清理干净及浇水,砌筑时,与两侧马牙槎紧密咬合,灰缝要密实,抹灰前洞口部位应提前浇水湿润,抹灰时对洞口接槎处设置钢丝网且分层分遍进行。

4、加强过程检查与监督:

导致墙面抹灰空鼓和开裂的因素很多,应从材料、环境、施工人员、工艺方法等多方因素进行检查和过程控制,从而进行有效的预防。

结束语

综上,对于内墙抹灰空鼓、开裂的现象,要重在预防,设计与施工、监督与管理相互结合,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严格过程控制,这种抹灰空鼓、裂缝的现象可大大减少,甚至避免和杜绝,给用户呈现一个精品工程,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口碑。

参考文献:

[1]彭圣洁主编.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四版)[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王龙.浅谈抹灰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J]. 电子版, 2014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