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五年面面观(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中国入世五年面面观(上)

管理世贸组织(WTO)的100多个国家,本来就像是在管理一群调皮的猫。5年前,当中国加入WTO时,这个体系面临着一个更严峻的考验,它好比在围栏中再放进一只特别巨大而又可怕的老虎。

无论是对于20年前刚刚转向市场经济的中国,还是本身只存在了7年的WTO,中国的入世都可谓非凡之举。迄今为止,中国的入世让自己受益匪浅,WTO也获益良多,中国的贸易伙伴也得到了多于它们通常愿意承认的好处。

不过,正如美国在其财长汉克•保尔森(HankPaulson)本周率团访华前夕所警告的那样,5年的过渡期已经结束,如果说有什么变化的话,中国面临的挑战将有增无减。

这一重大事件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不过,过渡期的结束,也是履行其它几项入世承诺的最后期限,比如放开银行业。而且它还意味着,既然中国已成为“俱乐部”正式成员,要求中国按照WTO规则行事的呼声将会更加响亮、更加急迫。

中国很幸运,在5年的过渡期中,全球经济增长显示出极强的弹性。如果全球经济停滞、失业率上升,对这位贸易伙伴的所谓“过错”的恼怒,很可能会升级为满腔怒火。

龙永图惊讶

成为WTO成员,受益最明显的是中国自己。更大程度、更有保障地进入外国市场,让中国出口商大大受益。中国曾视跨国企业为世界贸易的“群狼”,对国内各行业将面临它们的竞争充满恐惧。入世以后,中国的这种担心大为减轻。曾任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的龙永图表示,他和其他人一样感到惊讶:“没有人能够预见到,中国的对外贸易能以这样的速度增长。”

在加入WTO之前,中国的出口商表现得已经非常出色。但自2001年以来,中国的出口和进口都得到了加速增长——WTO成员资格不仅推进了国内改革,也打消了国内外企业的疑虑,知道突然取消市场准入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对于龙永图和时任中国国家总理、面对官僚抵制仍力挺入世的朱镕基来说,过去的5年是对其战略的绝佳辩护:利用入世压力推进国内改革,让中国经济更具竞争力。龙永图以汽车和农业领域为例,讲述了中国经济在过去5年受入世影响实现了怎样的转变。

他说道:“在加入WTO之前,中国制造的汽车价格昂贵、质量又差。”

加入WTO,要求中国将关税从最高的125%(依据发动机类型)大幅削减至25%。此外,中国政府还决定,允许各外国汽车制造商通过与当地伙伴成立对等持股的合资企业进入中国。许多有竞争力、独立的国内汽车制造商也站稳了脚跟。

价格下降,加之本土收入上升、竞争加剧,使中国汽车销售出现爆炸式增长,年销量从2001年不足100万辆,增至今年约400万辆。龙永图称:“这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汽车行业,也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就像美国和西方国家曾发生过的那样。”

美国通用汽车(GeneralMotors)亚太业务区总裁尼克•赖利(NickReilly)表示,中国新兴中产阶层消费市场的规模,也令他感到惊喜。在最近于河内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赖利对首席执行官们表示:“10年前,我们认为也许每年可以向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售出6万辆汽车。事实上,我们目前每年的销量达90万辆,大部分出售给了新富阶层。”

农业领域发挥比较优势

由于农村人口规模之大,中国的农业曾被视为最脆弱、最具政治敏感性的领域,但该行业也生存了下来,而且在部分领域得到蓬勃发展。农业对开放的回应,在许多方面显示出典型的“比较优势”。作为一个土地和水资源相对短缺的人口大国,中国增加了对水土密集型大宗商品的进口,如大豆和小麦,偶尔甚至还增加了极具象征意义的作物——大米的进口,而本土生产则转向水果和蔬菜等劳动密集型作物。

由于同意对粮食实施所谓的“关税配额”——一种基于价格的进口限额,龙永图在国内受到了激烈的攻击。在中国,粮食迄今仍被视为对食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批评龙永图的人士认为,即便中国不需要额外的粮食,外国人也会充分利用配额——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现在,人们了解了这些配额如何运作,”龙永图表示。“过去他们疑虑重重。”

不过,中国国内仍存在这样的怀疑:加入世贸组织未能防止中国受到国际贸易伙伴的不公平待遇。中国的贸易大多来自外资企业,它们占了中国全部出口的58%,而它们在中国希望进入的高价值产品领域占据的份额还要大得多。

欧盟委员会(EuropeanCommission)欧中贸易关系处处长鲁珀特•施勒格尔米尔希(RupertSchlegelmilch)表示:“外资企业在中国部分重要行业发挥着主导作用,在中国的某些圈子激起了一定程度的‘投资民粹主义':抱怨中国的经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技术转移不足。”

美欧表现也算不上典范

一些事件进一步激化了中国这种投资和贸易方面的民粹主义情绪,例如: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了中海油(CNOOC)收购美国石油公司尤尼科(Unocal)。还有,在去年全球纺织品配额体系到期后不久,欧盟(EU)和美国对中国服装实施了紧急“特保”进口限制,这也没有给中国人留下什么好印象——在去年的最后期限到来前,欧美国家及其纺织企业曾得到10年准备期。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China'sCouncilforthePromotionofInternationalTrade,CCPIT)秘书长王锦珍表示:“美国和欧盟有大量的时间完成转型,但直到最后一刻,它们仍未转型。”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