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制药工业的发展和前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1

论制药工业的发展和前景

柴亚飞

河北省邢台技师学院(054000)柴亚飞

【摘要】药品是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保护健康必不可少的重要物品,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制药工业事与人类生活休戚相关的、长盛不衰的、长期高速发展的工业。它是一个以新药研究与开发为基础的朝阳产业。新药研究开发是医药行业生生不息的源泉。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市场的需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关键词】制药工业发展药物化学是发现和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构效关系、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和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药物化学这门学科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研究领域,既要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又要了解用于人体后的生理、生化效应。药物化学在创制新药中,首先提供后续学科研究的物质基础,因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药学研究领域中的带头学科。药物化学的主要任务包括:研究药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间的关系,通常称为构效关系;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问的关系;阐明药物与受体,包括酶、核酸和离子通道等的相互作用;鉴定药物在体内吸收、转运、分布的性质及代谢产物。为研究设计新药及临床上科学合理用药、药物制剂分析检验提供化学依据。

药品生产是从传统医药开始的,后来演变到从天然物质中分离提取天然药物,进而逐步开发和建立了化学药物的工业生产体系。化学制药工业发源于西欧。19世纪初至60年代,科学家先后从传统的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纯的化学成分,如那可丁(1803)、吗啡(1805)、奎宁(1820)、烟碱(1828)、阿托品(1831)、可卡因(1855)等。这些有效成分的分离为化学药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还先后出现了一批化学合成药,如乙醚(1842)、索佛那(1888)、阿司匹林(1899)等。与此同时,制剂学也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19世纪末,化学制药工业初步形成。

其发展经历了如下5个重要阶段:①有机砷制剂的发明。1910年有机砷制剂胂凡纳明(即“606”)和1912年新胂凡纳明(“914”)的发明,开创了化学药物治疗的新纪元。②磺胺药的发明。20世纪30年代一系列磺胺药的发明,成为化学药物治疗的又一新的里程碑,从此人类有了对付细菌感染的有效武器。③青霉素的发现。青霉素的发现和分离提纯以及不久实现的深层发酵生产,使人类有了对付细菌性感染更为有效的武器。接着许多其他抗生素,如链霉素、土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相继出现,并投入生产和应用。④其他一些重要进展。对化学制药工业曾做出贡献的尚有:胰岛素和其他生物化学药的提取和精制;抗疟药的研究和生产,维生素的人工合成,激素的人工合成和生产。其后,各种抗结核药、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抗精神失常药、合成降血糖药、安定药、抗肿瘤药、抗病毒药和非甾体消炎药等相继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制药工业的发展。⑤制剂加工技术的发展。

化学药品根据其原料来源和生产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植物化学药、化学合成药、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生物化学药等。大多数国家将生物制品如血清、疫苗、血液制品等也列入制药工业范畴。此外,兽药也属于制药工业的产品。化学药品通常按治疗用途和药理作用分类,约有30个大类,如抗感染药、抗寄生虫病药、解热镇痛药、麻醉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激素类和计划生育用药等。

原料药品种众多,其生产方法各不相同,有全合成法,有发酵法兼用提炼技术,有合成法兼用生物技术,有发酵产品再进行化学加工,也有主要采用分离提纯方法。原料药生产的一般特点是:①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②每一产品所需的原辅材料种类多,许多原料和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体是易燃、易爆、有毒或腐蚀性很强的物质,对防火、防爆、劳动保护以及工艺和设备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③产品质量标准高(纯度高、杂质可允许的含量极微),对原料和中间体要严格控制其质量。④物料净收率很低,往往几吨至上百吨的原料才生产一吨产品,因而副产品多,三废也多。⑤药物品种多、更新快、新药开发工作的要求高、难度大、代价高、周期长。制剂生产则需要有适合条件的人员、厂房、设备、检验仪器和良好的卫生环境以及各种必需的制剂辅料和适用的内、外包装材料相配合。

中国的化学制药行业未来还有极为广阔的成长空间,具体到整个化学制药行业的发展将具有以下特点:①优势化学原料药将继续做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原料药出口国,在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上有着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优势。

面对入世直接受惠的大好机会,有望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继续做大做强。②化学制剂药仍有相当发展空间。加入WTO后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这将使中国化学制剂药企业在国外优势企业竞争中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制剂企业只要采用仿创结合战术,仍有相当发展空间。国外公司的成功证明这是一条捷径。③重组兼并将进一步掀起热潮。

2002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对于化学制药行业而言,重组兼并、资源整合将进一步掀起热潮,这是因为目前国内企业为了提高抗风险能力,将会采取多种形势进行整合重组,另外外资并购也有可能成为热点,外资企业为了进入国内市场,将会采取各种方式展开整合和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