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院高危药品的管理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浅析我院高危药品的管理与实践

张文艺赵红涛胡雅琪

新疆第七师医院药剂科新疆833200

作者简介:张文艺,性别:女性,出生年月:1972年6月,学历:本科,职称: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药事管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技术工作发展方向

摘要目的:探索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的方法,提高药物安全管理水平。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介绍了高危药品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结合我院实际开展高危药品管理的临床实践。结果与结论:我院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降低了高危药品的使用风险,为了减少药物安全事件的发生,建议医疗机构制定与本机构相应的高危药品目录及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对患者的安全用药教育,提高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医院

【中图分类号】R6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391-02

用药差错是医疗机构中最常见的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但又可避免的行为之一,这给患者、医院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1],目前内地许多医疗机构还没有建立健全的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及有效的监管措施,对高危药品所造成的严重性缺乏充分的了解,本文就高危药品的概念、产生的背景,结合我院实际管理情况,探讨我院高危药品的管理实践。

1高危药品的背景及概念

美国医疗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AHO)于1995年在回顾分析多例与用药错误相关的案例时,发现用药错误是医疗机构中最常见的对患者造成伤害但又可避免的原因之一,

1995~1996年间,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对最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的药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致死或严重伤害的药物仅涉及到一小部分较特殊的药物,ISMP将这些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药物称为“高危药品”,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2]。

2高危药品的目录

2001年,ISMP首次提出了5类高危药品分别为:胰岛素、安眠药及麻醉剂、注射用浓氯化钾或磷酸钾、静脉用抗凝药和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0.9%),并在2007年、2008年及2012年对高危药品目录进行了更新,最新公布了10种特殊高危药物(详见表1)

3我院高危药品的管理实践

3.1组建高危药品管理组织

针对高危药品不良事件频发,为了加强高危药品管理,我院由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发起组建了专门管理高危药品的领导小组,由主管药事的院领导对该小组直接负责,负责制定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和药品目录,并负责制度的实施及落实,负责药物不良反应的收集及药物突发事件的处理,制定干预措施,同时对医务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医务人员安全用药意识[3]。

3.2根据本院实际,制定高危药品目录

根据ISMP最新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并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三级管理相关要求,将我院高危药品分成A、B、C三个等级,即所谓的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分级管理的目的有助于突出管理重点,降低管理成本。鉴于高危药品的高风险性,根据我院用药情况,分析目录中常见高危药品的风险点,以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常见高危药品的风险点见表2。

3.3高危药品的具体管理措施

3.3.1制定高危药品专用标示:高危药品应专柜存放,并在高危药品存储区域设置醒目的高危药品警示牌,以提醒医护人员注意,图1为高危药品专用警示标示,图2为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模式图。

3.3.2专柜存放,设专用标示:A级高危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储存B级高危药品的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处应有明显专用标识,储存C级高危药品处应有明显专用标识。

3.3.3计算机信息管理:药库将高危药品标示维护在药品信息中,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3.3.4规范使用,加强用药交待:A、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3.3.5使用前需论证: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才能使用[4]。

3.3.6严控病区备用品种:护理站要求严格控制高危药品的备用品种,临床上确需立即要用的药品才列入备用目录,护理站备用药品的高危药品药盒应贴有“高危药品”的醒目标签,不得与其它药物混合存放。

3.3.7加强效期和盘点管理: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安全有效;药库、各药房及病区小药柜对高危药品应做到每周盘点,账目与实物数量一致,对特殊高危药品实行严格的数量管理,做到每日清点,帐物相符。

3.3.8给药执行“五对”原则:护士在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必须提高警惕,给药时要严格执行“五对”原则,即病人对、药品对、剂量对、给药时间对、给药途径对,确保准确给药。

3.3.9建立沟通机制:药剂人员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5]。

参考文献:

[1]LeapeLL,BrennanTA,LairdN,etal.Thenatureofadverseeventsinhospitalizedpatients.ResultsoftheHarvardMedicalPracticeStudyII[J].NEnglJMed,1991,324(6):377.

[2]IOM(INSTITUTEOFMEDICINE).TOErrIsHuman:BuildingaSaferHealthSystem.

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yPress,2000.

[3]汤永勤,王红莲.肿瘤病区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管理.2010,(37):64-65.

[4]张淑慧,张志清,刘保良,等.医院药学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96-96.

[5]王梅芬,孙亚军.高警讯药物临床使用安全管理概述[J].现代护理,2007,13(13):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