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气管插管术的配合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急救气管插管术的配合与护理

肖建英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气管插管术的配合与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行急救气管插管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术中的配合及护理措施。结果:一次插管成功患者38例(95%),患者插管时间为7.5—176.5h,平均插管时间为(98.68±26.34)h。气管插管后有25例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结论:医护之间的配合能在急救的过程中显著地缩短插管时间,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抢救时机。护理人员应该熟练地掌握气管插管步骤的配合及相关的护理知识,有利于控制死亡率及伤残率的发生。

关键词:急救气管插管术;配合;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mergencytreatmentendotrachealintubationcooperatewithrelevantnursingmeasures.Methods:selectinNovember2013-40routineinMay2015inourhospitalemergencytreatmentendotrachealintubation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discussthecooperationandnursingmeasures.Results:asuccessfulintubationinpatientswith38cases(95%)inpatientswithtrachealintubationtimeof7.5-176.5h,theaveragetimeforintubation(98.68+26.34)h.Endotrachealintubationafter25patientstreatedwithmechanicalventilation.Conclusion:themedicalcooperationbetweenintheprocessofemergencyintubationsignificantlyshortenthetimeandsavetimeforpatientstogetthebest.Nursingstaffshouldskillfullymasterendotrachealintubationwiththestepsandrelatedknowledgeofnursing,ishelpfultocontroltheoccurrenceofmortalityanddisabilityrate.

Keywords:theemergencytrachealintubationtechnique;Cooperate;Nursingmeasures

气管插管术在临床急救工作中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抢救技术,是为患者建立人工通气的可靠途径,主要作用于抢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的过程中。但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术除了要求医生的插管技术外,也需要护士的积极配合,两者的工作质量对下一步抢救工作有直接的影响,随着近年来监护体系的完善,气管插管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效果可靠而广泛用于出现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及院前急救、抢救的工作中。但操作或管理不当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而一些被患者病情的危及而忽视和掩盖的并发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本文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行急救气管插管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术中的配合及护理措施。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行急救气管插管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男28例,女12例;年龄16-88岁,平均年龄(45.67±11.33)岁。其中急性中毒患者22例,多发伤患者10例,严重肺疾患者8例。

1.2一般方法

1.2.1物品准备

为所有患者采用急救气管插管术前准备相关的器具物品,包括气管导管、简易呼吸器、注射器、吸氧设备,局麻药、生理盐水、吸痰管、胶布以及呼吸机等。

1.2.2相关配合

在为患者进行插管前患者应该采取仰卧位,并垫高患者的肩背部,使其头部处于较低位置。对患者口鼻、咽喉部的分泌物以及胃返流物等进行清除,取下患者的义齿,检查其牙齿是否存在松动,对于松动明显的牙齿予以拔除,尤其是位于患者左侧上齿的1-4颗。主要目的在于避免为患者插管的过程中牙齿脱落坠入。需要注意的是为插管前若患者的呼吸不佳、缺氧严重,医护人员可以在气管插管前连接面罩的简易呼吸器正压高浓度给氧人工呼吸。在插管后,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导管是否有气体随着患者的呼吸进出、胸廓有无起伏等[1],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导管已在患者的气管内。然后采用胶布固定气管导管与牙垫,使其固定在患者口部四周及面颊皮肤。最后向导管气囊注入3-5ml的空气,调整好呼吸机参数后再接上患者。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表示。

2结果

一次插管成功患者38例(95%),急救气管插管术在抢救危急重患者中非常快速地建立了呼吸通道。患者插管时间为7.5—176.5h,平均插管时间为(98.68±26.34)h。气管插管后有25例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3讨论

3.1并发症

在气管插管术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误入食管及一侧支气管、心动过缓或骤停、导管阻塞、气道及肺部感染、口唇、牙齿及声带损伤等[2]。

3.2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措施

3.2.1术前准备

确保患者安全,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指标,准备好充足的氧气及完好的吸引没备,为建立静脉通道。在为患者插管前应该仔细检查麻醉咽喉镜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气插管。除此之外,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准备好相应的药品及抢救设备。

3.2.2注意事项

插管的过程中应该咋高浓度给氧的条件下进行,一般来说浓度为85%,且时间应该控制在30s以内。患者取仰卧位,尽可能地确保患者的口唇至开放的声门间为一条直线。并且在插管后立即检查是否有气体从导管内溢的情况出现。

3.2.3密切观察导管状况

插管成功后,医护人员需要测量导管的准确位置并详细地记录插管外露的长度,采用插管固定器对其进行固定,避免出现移位的现象,随时观察导管固定情况及外露长度。

3.2.4确保呼吸道通畅

为了确保患者在气管插管后呼吸道的畅通,一般来说会对患者采取吸痰措施。但若操作不当可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吸痰的技巧和时机,采取无菌操作。在吸痰的过程中应该先吸导管内后吸患者的口鼻分泌物,需要注意的是吸痰前后高浓度吸氧时间为1—2min之内,且每次吸痰的时间不得超过15s,避免吸引负压太大[3]。护理人员将吸痰管插入患者气管内时应当边旋转边吸引向上提,在整个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并密切观察患者痰的颜色及粘稠度。

3.2.5呼吸道湿化

一般来说临床上常用的湿化方法包括:①间歇湿化法:采用剂量为100ml的生理盐水,缓慢在患者的气管内滴入2-5ml/2h的生理盐水,气道雾化1次/4h;②持续湿化法:湿化液通过头皮针以输液的方式缓慢滴入患者的气管内,滴速为4-6滴min,200m1以上/Et,并且在湿化液中可根据患者痰培养结果适当地加入抗生素。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要做好气囊管理,放气次数为1次/4—6h,主要目的在于减轻气管插管对患者气管粘膜造成的压迫及损伤。

3.2.6相关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在放气囊前应该对患者导管内、口腔及咽喉部的分泌物进行清除,放气10—15min后再重新充气,详细地记录好充气量[4]。气管插管时间应该控制在24—48h之间,尽可能地及早拔管,必要时采取气管切开术。除此之外,病房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d,定期开窗通风,确保病房的室温在18-20℃,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

综上所述,医护之间的配合能在急救的过程中显著地缩短插管时间,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抢救时机。护理人员应该熟练地掌握气管插管步骤的配合及相关的护理知识,有利于控制死亡率及伤残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咏梅.气管插管术的配合与急救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3(5):291-292.

[2]邱丽秋.视频喉镜在院前急救气管插管术中的护理配合[J].中外医学研究,2013,22(3):84-86.

[3]景素姣.院前紧急气管插管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24):107-108.

[4]张环英,张翠雁,卢秋香等.气管插管术在重度颅脑外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J].现代医院,2012,08(z2):116-117.

通讯作者:王坤杰,男,43岁,昆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泌尿系修复重建及泌尿系结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