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的近期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的近期疗效

王吉佳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总医院163101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1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优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介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ngⅡ、ALD、NE、E、BNP、L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b、Cr及EF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3个月内胸痛消失3例,占27.27%,胸痛症状没有改变4例,占36.36%,胸痛症状加重2例,占18.18%,死亡2例,占18.18%,观察组患者在3个月内胸痛消失8例,占72.73%,胸痛症状没有改变2例,占18.18%,死亡1例,占9.09%,观察组患者治疗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冠心病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脏相关的不良因子水平,患者的血红蛋白和其胸痛症状有关,心脏功能与神经内分泌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由于优化药物治疗。

【关键词】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心绞痛;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关的研究报道称在我国大约有2000万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会引发心肌梗死、心绞痛和猝死等现象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治疗冠心病在临床上主要有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三种方式。临床上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后,病情容易复发,血管再次出现狭窄、闭塞率比较高,且相关的报道表明,在治疗后仍然会出现心绞痛,死亡率增加。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可以更好地重建患者的血运,特别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的患者,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对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1.76±4.18)岁,平均桥龄(4.67±2.01)年;对照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2.86±4.09)岁,平均桥龄(4.77±2.09)年。所有患者都是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均符合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心绞痛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排除了合并原发性心肌病或瓣膜病、结缔组织及肿瘤患者,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衰竭者及冠脉造影禁忌证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桥龄等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优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介入治疗。优化药物治疗的患者给予其阿司匹林、波立维双联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强化他汀治疗,美托洛尔,硝酸脂类。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在优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在进行手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每天剂量为100mg、氯吡格雷每天剂量为75mg,手术前应使两者的累计剂均达到300mg。并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根据患者自身的冠脉造影的结果、心电图和临床症状,有针对性的进行介入治疗,实现部分或完全血运重建。

1.3观察指标

血红蛋白、血肌酐、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水平、脑钠肽、左室舒张内径、射血分数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随访中注意患者胸痛情况:有胸痛消失为心绞痛消失,胸痛减轻为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比治疗前的用量减少一半,胸痛症状没有改变为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次数及时间基未发生该病,胸痛症状加重: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较治疗前增加。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t检验,组间进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AngII为(155.16±0.42)ng/L,ALD为(169.26±8.71)pmol/L,NE为(2661.28±231.31)pmol/L,E为(253.28±51.91)pmol/L,Hb为(11.81±1.09)g/L,Cr为(117.14±26.30)g/L,BNP为(215.64±176.30)pg/mL,LV为(49.43±3.00)mm,EF为(55.32±3.18)%,

对照组患者AngII为(168.46±12.49)ng/L,ALD为(172.56±9.91)pmol/L,NE为(3498.26±261.21)pmol/L,E为(318.51±41.31)pmol/L,Hb为(11.86±1.49)g/L,Cr为(138.64±29.98)g/L,BNP为(452.31±211.30)pg/mL,LV为(54.63±2.28)mm,EF为(49.22±2.50)%。观察组患者的AngⅡ、ALD、NE、E、BNP、L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b、Cr及EF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在3个月内胸痛消失3例,占27.27%,胸痛症状没有改变4例,占36.36%,胸痛症状加重2例,占18.18%,死亡2例,占18.18%,观察组患者在3个月内胸痛消失8例,占72.73%,胸痛症状没有改变2例,占18.18%,死亡1例,占9.09%,观察组患者治疗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供血不足,机体的缺血、缺氧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各种神经内分泌体液因子可损伤心肌导致心脏重构。介入治疗冠心病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脏相关的不良因子水平,患者的血红蛋白和其胸痛症状有关,心脏功能与神经内分泌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由于优化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邓玉婷,张纯全,刘玉昊,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介入治疗的近期效果[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4):392-395.

[2]许晓晗,周玉杰,周志明,等.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发心绞痛和左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一项为期2年的单中心、前瞻、随机研究[C]//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亚太心脏大会暨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会议.2013.

[3]李成洋,于红,吴宣,等.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4(10).

[4]郭永和,周玉杰,赵迎新,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介入血运重建与药物治疗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2012,07(7).

[5]洪浪,王洪,尹秋林,等.冠状动脉旋磨术在冠心病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C]//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2010:38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