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癌性腹痛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癌性腹痛疗效

臧燕1王英峰2南萍3韦艳红3张小晓3

DOI:10.7504/nk2016010203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癌性腹痛(Cancerousabdominalpain)的临床效果,为治疗癌性腹痛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癌性腹痛患者临床资料2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实施腹腔神经丛毁损术。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3例患者接受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术后第1周、第3周、第7周、第11周的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吗啡用量。结果治疗前以及术后第1周、第3周、第7周、第11周的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吗啡用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w疼痛缓解率为95.65%(22/23),术后第3w疼痛缓解率为86.96%(20/23)。结论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癌性腹痛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癌性腹痛;临床效果

EfficacyofCTguidedceliacplexuslesioninthetreatmentofcancerpain

ZangYan1,WangYingfeng2,NanPing3,ZhangXiaoxiao3,WeiYanhong3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effectofCTguidedceliacplexuslesioninthetreatmentofabdominalpainCancerous,andtoprovidescientificdatafor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cancerpain.MethodsTheclinicaldataof23patientswithcarcinomaofabdominalpainadmittedinourhospitalfromApril2015toFebruaryin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subjects.AllpatientsweretreatedwithCTguidedceliacplexuslesion.Thespss20.0statisticalsoftwareforstatisticalanalysis23casesofpatientswhounderwentresectionofceliacplexusmutilationafter1week,3weeks,7weeks,11weeksofvas(visualanaloguescore)score,qualityoflifescoreanddosageofmorphine.ResultsBeforetreatmentandafter1week,3weeks,7weeks,11weeksofVASscore,qualityoflifescoreanddosageofmorphinecompared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Afteroperationthe1Wpainremissionratewas95.65%(22/23).Afteroperationthe3Wpainremissionratewas86.96%(20/23).ConclusionTheclinicaleffectofCTguidedceliacplexuslesioninthetreatmentofabdominalpainismoreideal.

[Keywords]CTguided;celiacplexuslesion;malignantabdominalpain;clinicaleffect

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有效的镇痛药物以及镇痛方法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终末期生活质量,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是一种姑息治疗方法,对于一些不能够手术的癌性腹痛患者而言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1]。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综合分析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癌性腹痛的临床效果,为治疗癌性腹痛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癌性腹痛患者临床资料2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实施腹腔神经丛毁损术。23例研究对象中有13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6.87~80.11岁,平均年龄为(53.49±20.35)岁;疾病类型:8例胃癌、6例胰腺癌、7例肝癌、2例结肠癌。所有患者均为严重腹部癌痛患者,日服吗啡剂量为(85.88±34.82)mg。

1.2方法

(1)术前1d停用止痛药物,在操作前保留好静脉通道且做好心电监护;

(2)取患者俯卧位,CT横断扫描定位以及椎体间隙,层距为4mm;

(3)在CT图片上根据腹腔内的穿刺靶点确定进针路路线以及穿刺的深度;

(4)消毒皮肤之后实施局部麻醉,间断CT扫描证实穿刺针尖到达穿刺靶点之后,抽血确认无血、无气,注射0.5ml碘海醇造影剂,确认患者腹部有温热感后或者腹部疼痛稍微缓解之后注射14ml无水乙醇。

1.3观察指标

23例患者接受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术后第1周、第3周、第7周、第11周的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吗啡用量。

VAS评分:0~2分为优,3~5分为良,6~7分为有效,8~10分为差;生活质量评分:主要包括饮食、体力活动、心情以及睡眠等各项内容,满分为8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VAS评分为(7.11±1.46)分,治疗后1w患者的VAS评分为(2.77±1.63)分,治疗后3w患者的VAS评分为(3.01±1.39)分,治疗后7w患者的VAS评分为(3.18±1.36)分,治疗后11w患者的VAS评分为(3.66±1.12)分,治疗前以及术后第1周、第3周、第7周、第11周的V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2.69±1.71)分,治疗后1w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82±1.21)分,治疗后3w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63±1.32)分,治疗后7w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12±1.13)分,治疗后11w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4.48±1.30)分,治疗前以及术后第1周、第3周、第7周、第11周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的吗啡用量为(86.02±33.54)mg/d,治疗后1w患者的吗啡用量为(28.74±18.65)mg/d,治疗后3w患者的吗啡用量为(34.23±17.02)mg/d,治疗后7w患者的吗啡用量为(40.31±17.21)mg/d,治疗后11w患者的吗啡用量为(45.38±15.08)mg/d,治疗前以及术后第1周、第3周、第7周、第11周的吗啡用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吗啡用量比较

3、讨论

对于恶性肿瘤中晚期患者而言,后期治疗的主要内容是癌痛,临床上有三级传统的止痛方法,但是取得效果并不显著,患者的疼痛情况会持续加重[2]。腹腔神经丛是人体中最大的交感神经丛,能够有效收集腹腔脏器来源的疼痛信号。WHO曾明确指出,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是一种能够有效缓解上腹部恶性肿瘤疼痛的方法[3]。根据相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对疼痛的控制率达到68.95~88.96%[4]。本文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第1w疼痛缓解率为95.65%(22/23),术后第3w疼痛缓解率为86.96%(20/23)。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在操作过程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前路;(2)经椎间盘穿刺;(3)后侧路[5-6]。腹腔神经丛毁损术一旦操作不够合理会出现截瘫以及脑膜后血肿等并发症,再加上神经毁损后副交感神经相对活跃导致引起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并发症发生。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在穿刺过程中能够清楚了解腹腔的主要器官组织,在CT图像上可以根据大动脉以及腹腔穿刺靶点模拟等避免X射线下穿刺的盲目性,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疼痛感。

综上所述,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癌性腹痛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参考文献:

[1]李文江,印红梅,吴健等.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癌性腹痛疗效[J].江苏医药,2015,41(4):405-407.

[2]郑琳,黎海亮,郭晨阳等.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胰腺癌合并重度腹痛的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1,10(7):512-514.

[3]席芊,王培军,尚鸣异等.CT引导下穿入淋巴结内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顽固性癌性腹痛[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5):386-388.

[4]付伟,陈士新,刘海等.CT引导下腹膜后淋巴结消融术在治疗顽固性癌性腹痛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10):1622-1623,1631.

[5]杜炜,孟环,张春艳等.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联合介入化疗治疗胰腺癌疼痛的初步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9,15(6):380-381.

[6]姜文昌,杨扬,郭世民等.CT引导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肿瘤顽固性腹痛17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3):122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