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麻杏甘石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加味麻杏甘石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季红英,李晓菊,张美芳

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河北邯郸056001

摘要:目的:观察麻杏甘石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脾胺肽冻干粉口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麻杏甘石汤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单项症候(咳嗽、喘息、喘鸣音及湿罗音)复常率、平均住院时间及5个月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痊愈率93.33%,对照组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单项症候复常率、治疗组住院时间、5个月内患儿复发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麻杏甘石汤加减能较好的改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症状和体征,且能缩短疗程及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麻杏甘石汤;喘息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6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136-01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具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喘息、咳嗽、咳痰等。若反复发病会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中医认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属“哮喘”范畴。根据本病的病机特点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甘石汤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两组病例均来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被确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热性哮喘)的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26.48±7.53)月,平均病程(4.20±1.28)天。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25.36±7.08)月,平均病程(4.26±1.43)天。两组患儿病程、年龄经统计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1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制定。1)发病年龄为1-3岁小儿。2)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病情大多不重,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仅少数病出现高热。3)主要以咳嗽、咳痰、喘息为主要症状,喘息无明显发作,多在夜间及清晨加重,严重时可出现发绀。4)呼气时间延长、伴喘鸣音和粗湿罗音。5)患儿可有湿疹史、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6)实验室检查多提示病毒感染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7)胸片可见双肺纹理增多、增粗。

1.2.2中医诊断标准2:参照《中医儿科学》制定。热性哮喘型: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液色黄、粘稠,渴喜冷饮,呼气延长,鼻流黄涕,面红,大便干燥,舌苔薄黄或黄腻,指纹红。

1.3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2)符合上述中医诊断标准。3)年龄在1-3岁的婴幼儿。4)家长及监护人知情同意。

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止咳等治疗。给予布地奈德、硫酸特步他林每日2次雾化吸入。给予五水头孢唑林钠,每次50mg/kg,每日两次静点。盐酸氨溴索<2岁,7.5mg,每日两次静点;2-6岁,7.5mg,每日三次静点。

2.1对照组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脾胺肽冻干粉(厂家大连百利),每次2mg,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2.2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加味麻杏甘石汤。处方:密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白芍、川贝、前胡、莱菔子、黄芪、白术、防风各1袋(以上中药为免煎颗粒剂,由江苏江阴天江制药有限公司制备,批准文号:国药监注[2001]325号,每袋均10克)服法:每剂以70°C温开水200冲服,1-2岁每剂分6份,2-3岁每剂分4份,每次1份,每日3次饭前口服。

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7天后判断疗效。一个疗程未临床治愈者,继续治疗,记录每个患儿的住院天数。出院5月后随访。

3疗效标准与治疗效果

3.1临床疗效标准3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拟定。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积分改善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3.2治疗后果

3.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7天后两组痊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10.62,p<0.05),见表1

3.3.4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4.3讨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现今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喘息性疾病。主要原因包括感染、过敏以及婴幼儿气管、支气管生理解剖特点等。目前临床上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主要应用抗感染、解痉平喘等药物,虽然能够很好的减轻气道炎症、缓解气道痉挛及气道高反应性来改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但是多数患儿往往病程较长,复发率较高。给患儿及家长带来很大困扰。

喘息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哮喘”范畴。小儿哮喘发作的“夙根”在于体内伏痰。而痰饮的生成与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有关。中医学认为,小儿素体阳盛,热自内生,痰因热动,则导致咳喘、哮鸣等。因此,治疗上采用清肺化痰平喘之法。

麻杏甘石汤具有清肺化痰平喘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麻杏甘石汤具有止咳平喘、解热、抗炎、抗过敏等药理作用。(其中麻黄、白芍散寒解表和营;麻黄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支气管肿胀等作用。杏仁化痰止咳,石膏清热宣肺,甘草调和诸药,莱菔子消食化痰,开痞降气;川贝润肺、止咳、化痰;前胡降气化痰,散风清热,用于痰热喘满,咯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4;玉屏风颗粒(黄芪、白术、防风)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变态反应等作用。

本观察研究表明,治疗组患儿痊愈率、单项症候复常率、平均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加味麻杏甘石汤是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有效中药制剂,疗效确定。且本药均为中药免煎制剂,操作简单,适于家庭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72.

[2]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8-131.

[3]郑莜萸.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5.

[4]高学敏.中药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2007.7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