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备一堂优质的组织学课——以“女性生殖系统”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3

如何准备一堂优质的组织学课——以“女性生殖系统”为例

李娟娟吴春云郭泽云

昆明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和核心,而教学准备则是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基本保障。如何准备好一堂课,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组织学》中“女性生殖系统”这一章为例,围绕备大纲、备教材、备学情、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这“六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准备一堂优质的组织学课。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准备

教学质量是教学的“根基”,而授课质量是教学质量的生命源泉[1]。如何上好一堂课,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听课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我花了约15分钟……”。用一辈子去准备一节课,这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准备好一堂课。那么,如何准备一堂优质的组织学课程呢?下面,我将以“女性生殖系统”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关键是教学设计[2]。古人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教学设计是否恰当、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对《组织学》课程中“女性生殖系统”这一章节,我通过六个方面的准备(六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情、备方法、备过程和备资源,在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了优化设计。

一、备大纲:就是要围绕教学大纲,明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教什么—What”的问题。教学目标包括三级目标,具体来说就是1.知识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就是在知识层面上至少做到三个需要,即,哪些内容是需要学生清楚掌握和灵活应用的、哪些内容是需要学生理解的、哪些内容是需要学生了解的,明确什么是重点、难点、疑点内容,什么是自主学习内容等。以《组织学》中“女性生殖系统”为例,这个章节的重点是:掌握卵泡的发育与成熟;黄体的形成、类型、组织结构、功能与退化;子宫底部和体部的组织结构。其中,“卵泡的发育与成熟”内容比较复杂和抽象,也是这一章节学习的难点内容之一。

此外,“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与卵巢周期性变化的关系”是本章的第二个难点内容。2.能力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就是在能力层面上至少做到两个明确,明确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明确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技能。3.情感及价值取向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通过基础与临床案例的结合,引导医学生树立“以病患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二、备教材:就是熟悉、整理、重新整合编排教学内容,使其更有利于落实课程目标、实现教学计划的过程。

1.精读教材。通过精读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教师应是教材知识的已知者。若教师不懂、不会,学生更难以理解[3]。所谓“要想倒出一碗水,必先准备一桶水”。

2分析教材。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分析教材的优点与不足,对于不足之处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的进行弥补。比如,我们目前使用的这本《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其优点是内容简明扼要,归纳性强,有思维导图,学生学习起来层次清楚。缺点是部分内容编写过于简单。如卵泡的发育与成熟过程,教材描述比较简单,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不易理解,加之这部分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抽象、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利用一些图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弥补教材编写的不足。

3.整合与编排教材。在阅读和分析教材的同时,抓住重点、难点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编排,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如大多教材对“子宫”的介绍,都是先讲青春期后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即“月经周期三个阶段子宫内膜的组织结构变化特点”)这一“现象”,再讲“卵巢对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调节”这一“本质”。而我们在课堂讲授时,根据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的设计,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编排。首先将人们最为熟悉的,也是女性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月经”这一“现象”提出,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推导“本质”,即“卵巢对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调节”。然后,提出问题:“卵巢对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什么?”,通过答案引出雌孕激素的功能。最后,通过“功能”推倒出“结构”,即“月经周期三个阶段子宫内膜的组织结构变化特点”。如此一来,将“现象”与“本质”,“结构”与“功能”这两部分内容有机的结合,通过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和直观,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帮助他们更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教材内容。

三、备学情: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因此,一堂课要有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分析授课对象的专业学习背景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学与胚胎学》这门课程授课的对象是大学本科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的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较薄弱,所以,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去分析和探寻未知的知识。另外,学生专业不同(如临床专业、法医专业、全科医学专业等),录取分数线不一样。临床专业录取线最高,法医和全科专业较低,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也不一样。此外,还要关注学生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班风和学风如何,有没有特殊问题

的学生(如身体、精神、经济有问题的学生)。对于这些情况,授课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因才施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会学”的同时,还要“乐学”。

四、备方法、备过程:这是体现教学策略和设计的过程,包括在分析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对象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及课堂教学的思路、组织形式、实施环节、课件(板书)设计、多媒体运用、课时分配、评价与反馈等[4]。也就是“怎样教—How”的问题。一堂好课的基本流程应包括导课、提问、讲授、归纳、结语、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等一系列过程。好的导课,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课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趣味性的小故事、典型实例或者是图片、提问等方式。导课要起到先声夺人,抓住学生眼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其目的就是设疑、启兴、点题。在女性生殖系统这一章,我的导课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大家对比两张图片,一张是婴儿的照片,一张是青春期女性的照片,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婴儿期单纯从外貌无法分辨出性别?为什么青春期后会出现明显的第二性征?”,通过设疑,引起学生思考的同时,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即启兴。最后通过引导学生答题(即“青春期后,女性在雌孕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第二性征,而雌孕激素来自于女性生殖系统中的卵巢”)而达到点题的目的。成功导课之后,重点讲授卵巢、子宫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其余女性生殖系统器官作为自主性学习内容。

卵泡的发育与成熟过程既是学习重点也是难点。在讲授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寻找各级卵泡结构的共性和个性。通过从模式图到光镜图再到电镜图,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层层深入,通过演绎、分析和比较各级卵泡的组织结构,最后以图表的形式总结出各级卵泡的结构特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讲完第一个内容:卵泡的发育和成熟后,提出问题:卵泡发育成熟的结果是什么?通过设问,自然过渡到第二个重点内容:排卵。用多媒体动画引导出排卵的概念;通过视频让学生观察排卵的全过程,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讲排卵时间时,可将基础知识与日常生活以及临床结合起来,比如,介绍安全期避孕或提高受孕率等方面的知识,学以致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借助排卵的图片,再次提出问题:排卵后,卵泡壁还残留在卵巢中,它将发生什么变化呢?在引导学生寻找答案的同时,自然过渡到第三个重点内容:黄体。通过黄体的形成,推导出黄体的结构,再通过结构推导出功能,如此抽丝剥茧,层层递进。讲授黄体功能时,可结合临床上一些鲜活的案例,如先兆流产,功血等,加深学生对黄体结构、功能的理解和记忆。最后,通过一条主线图,从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的形成和退化,将卵巢的整个内容进行一个回顾和总结。同时,提出问题:卵巢分泌雌孕激素作用的下位条件靶器官是哪一个?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重要器官—子宫结构与功能的学习。

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从大体图到光镜图,由内向外逐层介绍子宫壁的三层结构(内膜、肌层、外膜)。子宫内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重点,讲授时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注意结构与功能,理论知识与临床的联系。对于一些特殊结构,如螺旋动脉,可采用形象的比喻(“像弹簧一样”),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理论联系临床方面,子宫内膜可以联系“人工流产”,子宫肌层可以联系“产后大出血”等案例。一方面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教育学生学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珍爱生命的态度。通过内膜功能,进一步提出问题:“子宫内膜功能层为什么在青春期后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呢?”,引出下一个难点内容:卵巢对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调节。对于该难点的分析和讲授,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老师的启发和师生的互动中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五、备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日益广泛,教学者所能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学生可以在课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答疑解惑(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解答)、知识之窗(人物、事件等背景知识介绍)等来完成自主性学习的内容。“女性生殖系统”这一章节,受课堂讲授时间的限制,部分器官如输卵管、宫颈、阴道、乳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将作为自主性学习的内容留给学生。学生可利用课后零碎的时间,在我们已经建设好的网络教学平台上自行学习,最后再经过网络测试及互动平台来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这样,通过网络资源的有效补充,不仅可以确保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老师可以将重点、难点内容讲深、讲透,非重点内容留给学生自学。而且,通过网络测试和网络答疑,可以加强课后老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学习拓展和问题讨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是教师的天职,俗话说:“准备不足,上课心虚”、“准备不够,上课胡凑”这大概是所有教师曾经的体会[5]。如果每一位老师课前都能按照这“六备”来精心准备和设计每一堂课,带着责任和使命进课堂,清楚这一堂课应该带给学生什么、自己又给学生真正带去了什么,那么,这一定将会是一堂真正的好课。

参考文献:

1.夏婧,刘虹.如何去上好一堂课—以原弘老师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5,

(33):34.

2.冯蕾,刘瑞.对高校讲课比赛的几点体会[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3):

83-84.

3.陈晓光,李华,李娟,刘国章.如何备课及写教案[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3)271-272

4.陈静,李树清.参加全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25-26

5.王文发,武忠远,党子奇,刘小淼.浅析青年教师如何才能上好每一堂课[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9(2):68-70.

作者简介:李娟娟,女,副教授,1977.5,硕士,主要从事组织胚胎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金资助:2014年云南省卓越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No.6011418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460274),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No.2015FB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