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护理中的语言技巧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手术护理中的语言技巧应用

蔺益红

蔺益红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手术护理中的语言技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04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语言技巧式护理,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并采用舒适度量表对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身心舒适感进行调查。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可得,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6.2%,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76.9%,两组患者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身心舒适感量表评分结果可得,观察组患者平均得分(7.0±1.5)分,对照组患者平均得分(4.2±1.0)分,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过程中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应注意语言技巧,从而达到降低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舒适感、和谐护患关系的作用。

[关键词]手术护理语言技巧满意程度身心舒适度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3.18.604

作者单位:830049新疆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手麻科

[作者简介]蔺益红(1973-),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手术室,现任职称:主管护师,职务手术室护士长,研究方向:手术室护理管理。

TheApplicationofLanguageSkillsinOperationNursing

LinYihong

(DepartmentofOperationandAnaesthesia,TheChestHospitalof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Xinjiang830049,China)

Abstract:Objective:Altogether104casesreceivingsurgeryfromJune2010toJune2012areselectedandpidedintotwogroups.Inordertodisplaysatisfactiondegreeofthetwogroupstowardnursingwork,theobservationgroupiscaredwithskillfullanguagenursingcoupledwithnormalnursingwhilethecontrolgrouponlygetsnormalnursing.Thecomfortscaleisappliedtoshowthepatients’physicalandmentalcomforttowardnursing.ResultsThesatisfactiondegreeofthetwogroupsshowsthatobservationgroup’stotalsatisfactoryrateis96.2%,whilethatofthecontrolgroupis76.9%,whichisasharpcontrast(P<0.05).Thecomparisonofthecomfortscaleofthesatisfactiondegreerevealsthattheobservationgroupaverage(7.0±1.5)scores,whilethecontrolgroupaverage(4.2±1.0)scores,whichisalsoasharpcontrast(P<0.05).ConclusionInoperationnursing,theapplicationoflanguageskillscanreducepatients’mentalburden,enhancepatients’comfortandmaintainharmoniousnurse-patientsrelationship.

Keywords:operation;languageskill;satisfactiondegree;physicalandmentalcomfort

外科手术在临床上的普及率较高,手术中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手术室环境对于患者而言是相对陌生的,因此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从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1]。语言是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工具,采用适宜的语言技巧能够提高护患之间交流的效率,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还能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与勇气[2]。本文就手术护理过程中语言技巧的应用方法与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04例,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为20岁至7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5.8岁。对患者的外科手术类型进行分析可得,其中阑尾切除手术共46例,胆结石手术共38例,剖腹产手术共20例。随机将104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52例,对照组患者5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患者

对于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使用以语言技巧应用为主的特殊护理,具体如下:1)准备工作。护理人员首先需对患者的病史、手术类型、病情轻重、年龄、性别、姓名、职业、文化程度等具有全面的了解,以确认采用适当的方式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所有护理人员在上岗前均需接受规范培训,以提高其语言修养和语言沟通技巧。2)基本要求。手术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全程面带微笑,举止优雅,给患者带来温暖与舒适的感觉。与患者初次见面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并告知患者“全体医护人员会竭诚为您进行服务,请您放心”,采用这种温和而礼貌的方式使患者从心理上更快的接受护理人员的服务。在核对患者姓名与年龄、手术类型的过程中,可对患者进行嘘寒问暖,包括询问患者哪里存在不适感、睡眠质量好坏、饮食情况等,使患者由内心里感觉到慰藉。3)进入手术室后的护理工作。在进入手术室后,患者常会产生恐惧与焦虑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使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与患者交谈。患者存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倾听患者的倾诉,并对患者表示关注与同情。当患者询问手术时间时,护理人员应委婉地告诉患者“请您放心,医生会用心地为你完成手术,病情根据您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使患者的恐惧感降低。4)其他注意事项。在手术过程中,对于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地询问其是否存在不适感,并鼓励患者放松心情;患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用积极的语言告诉患者“手术已经结束了,您的手术很成功,祝您早日康复”。

1.2.2对照组患者

对于对照组的52例患者,根据手术护理的相关规定,实施与观察组的52例患者相同的常规手术护理。

1.3评价标准

患者手术后,给予其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以了解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满意度可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3];采用舒适度量表对患者的身心舒适度进行评分,总分为1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舒适度越高[4]。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与统计,满意度采用%表示,舒适度量表评分采用(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护理满意程度

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可得,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比

2.2舒适度

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可得,观察组患者平均得分为(7.0±1.5)分,对照组患者平均得分为(4.2±1.0)分,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外科手术患者由于在进入手术室后处于相对陌生的环境,因此容易产生恐惧、抑郁、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不仅会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护患关系恶化。因此针对手术护理过程中采用适当的语言技巧与患者进行交流,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还可以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共处,达到双赢的目的[5]。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具有语言技巧的特殊护理后,其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较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更高,P<0.05。且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可得,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量表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以说明,在与手术患者进行交流时,采用适宜的语言技巧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并且改善患者的自身舒适度。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使用具有技巧的语言进行交流,能够使护理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够赢得患者的信赖与对护理人员工作的理解,还能够改善手术室工作质量,促进护患关系稳定、和谐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语言技巧在手术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静,刘静.语言效应及态势语言效应在手术护理访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0(12):220-221.

[2]宋景华.护理中的语言技巧[J].吉林医学,2009,23(1):477-478.

[3]尤海波.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6(1):141-142.

[4]苏莉,崔丽花,王桂荣.整体护理中的心理护理与语言技巧[J].吉林医学,2009,30(14):624-625.

[5]苏凤君,吕金明,金仲品.在外科护理中语言技巧的运用[J].中国健康月刊,2011,8(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