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肠病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探讨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肠病的临床疗效

李晓东李书丹

李晓东李书丹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61000

摘要:目的文章针对使用中医挂线疗法对肛肠病患者实施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在2017年1月至10月所收诊的肛肠病患者90例实施中医挂线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本组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间的差异。结果在本次治疗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87/90),由显效患者60例,有效27例组成,综合疗效较为显著。在治疗前后本组患者在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挂线疗法对肛肠病患者进行治疗,可起到提升治疗有效率的效果,并实现对患者肛肠动力学参数的有效改善,综合疗效较为显著。

关键词:中医挂线治疗;肛肠病;临床疗效

引言

挂线疗法治疗肛肠病,最早应用于印度,随后我国也采用改良的挂线疗法。近年来,国内外临床中都应用挂线法于肛肠病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观察中,我院诊治的90例肛肠病患者,给予中医挂线疗法,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在2017年1-10月所收诊的肛肠病患者90例实施中医挂线治疗。本组患者由男性71例,女性19例组成,年龄在23-73岁,均值分布在(46.21±1.41)岁。入院后综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各类检测技术均确诊为肛肠病。在病症类型上,本组患者中存在肛瘘31例,高位肛周脓肿29例,肛周脓肿30例。

1.2方法

根据患者病症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的挂线方式,高位肛周脓肿患者行切开挂线引流治疗,肛周脓肿患者行单纯挂线治疗,而肛瘘患者则按照挂线对口引流治疗。①单纯挂线治疗。适用于低位肛周皮下肛门脓肿患者,于患者肛门脓肿波动明显处做一长度约为2cm切口,先将患处脓液完全排除,在排脓完成后,充分分离脓腔间隔,确定患者无深层感染后,则借助医用橡皮筋将病灶底部贯穿,挂线扎紧。因该挂线方式操作极为简单,为确保挂线效果,尽量采用慢性勒割的方式,实施剖开引流。②切开挂线引流。针对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需在患处中低位部位实施放射状切口,彻底将脓液排尽。若患者出现排脓阻塞的情况,则需要结合患者患处感染情况应用止血钳钝性分离深部感染腔隙辅助进行排脓。彻底扩创脓腔,并脓腔顶端将橡皮筋导入,挂线扎紧,并实施勒割引流。术后两周必要时紧线处置。③高位肛瘘挂线对口引流:首先切开肛管直肠环以下部分至齿线处,彻底清除及搔刮管壁,充分扩创,于肛管直肠环以上部分使用挂线方法,挂线高度至瘘管顶部,于肛直环肌肉或部分肛直环肌肉及黏膜等组织为挂线部分,挂线时需切除外口周围结缔组织,适当扩充切口,如肛瘘外口位置距离肛门较远,可采用横向贯穿的方式导入橡皮筋,按照隧道式进行对口引流[1]。

1.3疗效评价指标

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定。若患处完全恢复,且肛肠功能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出现,则视为显效。若患处明显恢复,且肛肠功能有所恢复,基本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则视为有效。若患处改善趋势,甚至病变面积扩大,严重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则视为无效。

2结果

在本次治疗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87/90),由显效患者60例,有效27例组成,综合疗效较为显著。在治疗前本组患者在肛管静息压为(16.43±1.98)kPa,治疗后为(12.09±1.06)kPa,治疗前直肠静息压为(3.87±0.21)kPa,治疗后为(2.19±1.21)kPa,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t=18.3326,t=13.9865)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中医挂线治疗现已成为治疗肛肠类病症的主要方式,其对于该类病症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慢性勒割作用,在弹性收缩作用的帮助下,可使得挂线具有手术刀的特点,将部位病变组织在压迫作用下,因缺血而坏死。通常,括约肌的分离操作和纤维化组织的修复操作是同时进行的,使得被分离后的肌肉段有支点进行支撑,实现对肌肉功能的保护[2]。②在挂线以及橡皮筋的刺激下,可导致病变组织出现炎性反应,增加其纤维化速度。可起到将括约肌断与邻近组织相粘连的作用[3]。③挂线具备导线的作用,可达到引流的作用,将脓液及时排除体外,以免出现更深层感染[4]。④以挂线作为标记,将内口与外口分开,对于简化手术以及后期创面护理均有重要作用。挂线用于对肛肠类病症的治疗在我国已较长历史,结合临床多年的使用情况可以发现,中医挂线治疗肛肠病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操作过程十分简单,且费用较低。能实现对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有效保护。考虑到肛周脓肿以及高位肛瘘患者手术中因括约肌切断而出现的失禁问题,挂线治疗可将肛管以及临近组织的损伤程度降至最低,以免出现肛门严重变形的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因结扎或紧线过程中会对患者造成剧烈疼痛感,在换药等操作时,患者多表现出不同程度抵触情绪。为确保治疗效果,增加患者与治疗操作的配合性,还需要对相关专科疾病的了解及术后护理工作加以重视[5]。

在本次治疗中,对90例患者按照该疗法进行治疗,综合疗效较为显著,且实现对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两项肛门动力学指标的有效改善,可见该疗法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可实现对肛门功能的有效改善,对于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智建文.中医挂线配合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

[2]蒙杏广.肛肠治疗中中医挂线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9):1990-1992.

[3]郑晓怡.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86例临床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6,38(06):38-41.

[4]吴争光.中医挂线配合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效果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09):35-36.

[5]冯斌.关于中医挂线配合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