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鞘内给药联合无线镇痛系统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鞘内给药联合无线镇痛系统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冯鹏玖赵志钢蔡海王晓刚简洁刘娟

柳州市中医医院545006

摘要:目的:应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给药,同时联合无线镇痛泵系统硬膜外持续给药,观察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足月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2组,研究组蛛网膜下腔注射2.5μg舒芬太尼(1μg/ml),平卧位后接硬膜外镇痛泵,泵内为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体75ml,首次5ml,自控5ml/次,持续5ml/h,锁定20min,每小时最大剂量15ml。对照组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注射,余过程同研究组。镇痛泵参数、运动阻滞评分、疼痛评分、满意度、不良反应等使用无线镇痛系统记录。结果:研究组的PCEA用药量、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运动阻滞、疼痛评分、满意度、恶心呕吐、眩晕、瘙痒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鞘内给药联合无线镇痛系统应用于镇痛分娩,起效迅速,镇痛效果稳定,总体不良反应更低,无线监控获取镇痛数据快速准确,主动处理问题及时,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给药;镇痛分娩;

本研究应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给药联合硬膜外持续镇痛,利用无线镇痛监控系统,全程监控镇痛数据、及时监测处理各种问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8年8月来我院产科住院的足月产妇60例,术前麻醉评估为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2组。研究组年龄在19~36岁(27.63±4.44),体重52~84kg(64.22±6.79)。对照组年龄在20~35岁(28.80±3.41)岁;体重54~81kg(67.15±3.09)。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麻醉及镇痛方法

产妇宫缩规律时,进入产房待产。建立多功能心电监护,待宫口扩张至2cm时通知麻醉科医生,同时开通静脉通道、给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予以乳酸林格液。患者左侧卧位,选L2-3椎间隙进行腰硬联合穿刺,有脑脊液出现后注射舒芬太尼。研究组蛛网膜下腔注射2.5μg舒芬太尼,舒芬太尼常规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μg/ml,平卧位后接硬膜外镇痛泵,泵内为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体75ml。硬膜外镇痛泵参数首次5ml,自控5ml/次,持续5ml/h,锁定20min,每小时最大剂量15ml。对照组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注射,余过程同研究组。麻醉及接好镇痛泵之后观察30min钟,待患者镇痛满意后麻醉医生撤离,使用人先无线镇痛泵系统全程监测镇痛泵使用情况。若NRS评分≥4分或监测报警显示“镇痛不足”(患者20min之内连续按压3次以上镇痛按钮),麻醉医生主动到产房检查处理。

1.3观察项目

无线镇痛系统自动记录PCEA总用量,PCA次数,有效次数。在初次给药后30分钟时评估下肢运动阻滞情况:0分完全瘫痪;1分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分肢体可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3分肢体能抬离床面;4分能做抗阻力动作;5分正常肌力。数字量表法(NRS)疼痛评分:0分不痛,10分疼痛难忍。撤泵时调查满意度:0分不满意,1分较满意,2分满意。恶心、呕吐评分:0分无不适,1分仅恶心,2分呕吐。眩晕评分:0分无眩晕,1分轻微眩晕小于30分钟,2分中度眩晕大于30分钟小于2小时,3分重度眩晕。记录剖宫产和瘙痒发生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21.0系统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的PCEA用药量、按压次数、有效次数、NRS、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两组都没有患者发生运动阻滞。两组无患者发生呕吐,研究组有2例患者发生恶心,发生率为6.6%,对照组为3例,发生率9.9%,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都没有中、重度眩晕,研究组有1例患者发生轻度眩晕,发生率3.3%,对照组2例,发生率6.6%,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瘙痒发生率研究组为3.3%,对照组为9.9%,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研究组13.3%,对照组为2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3例转为剖宫产,对照组有4例转剖宫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PCEA用药量、按压次数、有效次数、NRS、满意度评分比较

3.讨论

单次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做法,临床效果显著,主要表现为起效迅速,作用时间较长[1,2]。但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对于个别对疼痛比较敏感的患者,如果单次注射剂量过小,维持时间较短,待药效过后,难以采取补救措施,将影响患者满意度。

ERAS理念要求尽量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从而减其导致的副作用的观点已经渗透到围术期镇痛的各个领域[3]。因此舒芬太尼鞘内注射与硬膜外阻滞联合用于分娩镇痛可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平衡稳定镇痛的目的[4]。使用无线镇痛系统进行监控,实时了解患者使用镇痛泵的情况,判断患者镇痛效果,能及时或在患者反馈之前到产房主动处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镇痛质量。

虽然,两种剂量的舒芬太尼恶心、呕吐、眩晕瘙痒等副作用无明显差异,但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然研究组更低,提示降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可以进一步降低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否蛛网膜下腔使用更低剂量的舒芬太尼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和更低的副作用,有待于临床继续观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申志刚,陈佩,刘仁英,等.单纯硬膜外麻醉与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11):62-63.

[2]张文君,张杭,江丽萍.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分娩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9):1205-1206.

[3]张锦英.导言:加速康复外科发展与麻醉理念转变[J].医学与哲学,2017,38(57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