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贾颖

长沙市中心医院湖南长沙410011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将盐酸替罗非班与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应用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时间段内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均匀分作常规组及联合组,常规组患者需要接受临床常规方式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盐酸替罗非班与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指标以及出现的不良事件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且出现不良事件的例数少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当中,让患者同时接受血栓抽吸导管与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血栓抽吸导管;盐酸替罗非班;效果;联合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当中较为常见且情况较为危急的一种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原因主要是体内冠状动脉的粥样斑块出现破裂且诱发急性冠脉内血栓,患者的主要发病特点为血栓较为丰富、纤维帽较薄且管腔狭窄并不严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目前的发病率与残疾率都较高,该病也成为临床中主要的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疾病之一[1]。对于这种患者而言,让其接受传统性质的药物治疗等无法从根本上确保患者疗效,患者的个人生命安全可能也无法得到较好保证[2]。我院在此次研究当中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接受血栓抽吸导管以及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收到较好的临床反馈,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5月—2017年7月时间段内被送至我院接受诊治的心脏疾病患者当中选择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此次分析,患者接受临床影像学检查后得以确诊,冠脉造影显示患者的血管闭塞段出现截断状特点,且所有患者的发病时间均在12h以内。本次研究通过了我院相关部门的审查评定,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为自愿参与研究,阅读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我院在本次研究开始前,将以下患者排除:精神功能障碍患者、手术禁忌证患者、癌症患者、心源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其它类型心脏疾病患者、意识丧失患者、无家属监护患者、非自愿情况下入组患者。我院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均匀分成常规组以及联合组,每组各47例对象。常规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47—70岁;联合组患者当中男性为26例,女性为21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为7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在比较后无差异存在(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都需要接受常规性质的急诊介入治疗,并且在手术前服用300mg阿司匹林与75mg的氯吡格雷,并且接受100μg/kg肝素注射,针对手术时间在2h以上的患者,根据活化凝血时间进行适当补充。

联合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需要接受盐酸替罗非班与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治疗,主要方法如下:

护士遵医嘱将10μg/kg盐酸替罗非班以静脉推注方式注入患者体内,并且需要在3min之内完成输注,并且以0.15μg/(kg·min)静脉泵注方式持续泵入24h盐酸替罗非班。在进行常规置管处理之后,选择导丝经患者闭塞的病变组织到同条动脉的远端部位,选择血栓抽吸导管经由导丝送至患者血栓病变2cm位置,并且连接注射器,在进行缓慢推送之后将血栓抽吸导管撤出,并且进行血栓抽吸,直至患者血栓影消失。最后,医生需要选择500μg的盐酸替罗非班与5mg的硝酸甘油,通过导管进行冠脉内注射[3]。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疗之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患者的LVEF、LVEDd以及LVESd水平,此外,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后的不良事件情况进行观察,包括大出血、心肌缺血与心力衰竭症状,并作以简析。

1.4统计学方法

我院在此次研究的数据计算当中利用SPSS19.0软件包操作,如果两组患者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在被代入软件包验算后显示P<0.05,则可视为存在明显差异,反之则表示不存在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临床指标

2.2患者不良事件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当中较为常见,该病是在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斑块破裂的基础上形成大量血栓,造成患者冠脉出现急性闭塞的一种综合征[4]。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而言,介入治疗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是,患者单纯接受介入治疗可能会出现血栓脱落及不稳定斑块破裂等情况,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微小血管栓塞等[5]。

我院在此类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让其接受盐酸替罗非班与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的可逆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受体拮抗药物,患者在接受盐酸替罗非班治疗之后,药物的有效成分可以对纤维类蛋白原以及血小板处相关受体的结合进行抑制,从而阻滞患者病变部位血小板聚集的最终通路,进一步减轻患者病变部位血栓的负荷。血栓抽吸导管是临床当中针对冠脉血栓患者专门设计研发的,其主要的应用作用体现在如果患者的冠脉血管出现较为严重的血栓反应,医生可以利用血栓抽吸导管将血栓抽吸掉,以免血栓出现栓塞、脱落等情况,大量血栓可以被有效吸出,这样可以避免患者的远端血管出现栓塞,进而降低患者慢血流、无复流等情况的发生几率,从而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此次研究当中,联合组患者在常规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盐酸替罗非班与血栓抽吸导管治疗,通过对比相关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联合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明显。

结语:

针对临床当中身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来讲,患者接受盐酸替罗非班与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得到较好改善,且患者治疗后出现不良心脏事件的例数也较少,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作为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蕙,袁芳,侍尧屛,朱玲,林媛,刘月,沈小丽.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05):69-70.

[2]王万虹,张荣林,程勇,丁浩,张志勇,陈军,周浩.急性心肌梗死手动血栓抽吸后相关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05):521-525.

[3]李小静,侯俊杰.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2):32.

[4]刘首雄.血栓抽吸联合盐酸替罗非班用于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2017,37(01):14-16.

[5]钱宝堂.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J].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2017,5(0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