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陈勇

陈勇

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1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6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掌握率97.6%高于对照组的总掌握率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增强疾病知识,对预后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心力衰竭;护理效果;生活质量

Objectivetostudyanddiscusstheeffectofnursinginterventiononthenursingeffectandprognosisofelderlypatientswithheartfailure.Methodstheobjectofthisstudywastoselect164elderlypatientswithheartfailureinourhospitalfromJuly2015toJuly2016.Theclinicaldata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Onthebasisofroutinenursing,thepatientsweregivencomprehensivenursinginterventionin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twogroupsofphysicaleffectsandqualityoflifewereanalyzed.Resultsthequalityoflif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bet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totalmastery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97.6%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totalmasteryratewas80.5%,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nursinginterventioncanimprovetheknowledgeandprognosisoflifeinelderlypatientswithheartfailure,whichi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andpromotion.

Keyword:nursingintervention;elderlyheartfailure;nursingeffect;qualityoflife.

心力衰竭属于临床常见病,病例多为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四肢乏力等,心力衰竭可导致患者体内机体器官引发病变,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相关研究表明,在临床治疗的前提上,对患者加以护理干预,取得较显著效果,且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2]。本文将通过选取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64例在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每组均分为82例。观察组男37例、女45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8.2±5.3)岁;对照组男26例、女56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9.7±6.4)岁。按心功能分类:Ⅰ级68例,Ⅱ级42例,Ⅲ级26例,Ⅳ级19例,Ⅴ级9例,两组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患者均接受治疗性的操作、健康指导、生活方式的指导、相关知识的讲述等;给予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有:(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使患者感到温暖,并尽量的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疏导并安慰患者的不良情绪,彼此构建和谐的亲密关系,让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可积极的配合治疗;(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将宣传手册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并通过宣传教育、演讲等方法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尽量使用通俗且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指导患者定时、定量的用药;(3)饮食护理:倡导患者注意食用较清淡的食物,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多吃含大量维生素及蛋白质的蔬菜及水果,防止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的出现,并通过定性指导纠正原来不健康的饮食习惯;(4)康复训练的指导:强调患者须戒烟戒酒,尽量做一些低负荷、低频率的有氧运动,可有效缓解病情,以确保病情的稳定,促进身体的康复。

1.3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采用生活质量(GQOL-74)量表及自制知识掌握度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及生活质量等项目,总分80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总分100分,掌握:>80分;基本掌握:70~80分;未掌握:<60分。掌握度=(掌握+基本掌握)/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指标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就越高,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的知识掌握度

掌握情况越多表明护理效果越高,观察组患者的总掌握率97.6%高于对照组的总掌握率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功能障碍导致的心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心肌功能受障碍致使左心室出现扩张及肥厚性重塑,且心排血量逐渐减少,因而全身性的组织器官供血的不足,从而导致循环产生异常现象[3-4]。本文将通过选取的164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进行探讨,为临床提供有效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掌握率97.6%高于对照组的总掌握率80.5%,表明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可增强疾病知识,对预后的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显著效果。可能的因素有:患者在入院时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及健康训练干预,即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度,使患者明确了药物剂量的注意事项,了解如何避免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提高对疾病的自我监测力及对自身的护理能力,使患者养成良好的依从性,同时,也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了自信心;通过家属的积极参与,对疾病的发展起到了帮助及监促作用,使患者能积极的配合治疗,提升治疗的有效率;通过饮食指导,增强患者对饮食问题的认识,比如应摄取高蛋白质及高维生素类食品,对盐量摄取的把持度,须严格限制的食品;通过戒烟戒酒,对食物量的控制,拟定康复计划,并能坚持低负荷、低频率的有氧运动,保持良好的习性[5-7]。因此,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提升患者社会活动力,同时也促进其康复,增强依从性,在降低死亡率上具重要意义[8]。由于受时间及样本限制,未就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加以分析,有待临床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可增强疾病知识,对预后的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任贤亮,杨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水平与超声心动图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188.

[2]任晓红,金丽,李玉荣,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长期预后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8):812-816.

[3]周沃联,黄琪述,周丽华,等.磷酸肌酸钠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BNP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194-195.

[4]朱汀,张郁清.半乳凝集素3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关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6,33(2):49-54.

[5]周朝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早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7):2175-2176.

[6]谢岩,任志文,王月香,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与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素C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6,36(7):817-839.

[7]李霞.急诊应用米力农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135-137.

[8]廖艳丽.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早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