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临床护理路径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黄艳

黄艳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目的:探讨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护理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应用效果;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且该类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该类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临床主要治疗的手段是介入治疗,该类手术具有术后止血难度较低,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对于超高龄老年患者,极大程度提高临床护理的难度[2]。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探讨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取得的临床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在80~92岁,平均年龄(85.21±3.21)岁;疾病类型,其中4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15例为稳定型心绞痛,11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在80~92岁,平均年龄(85.54±3.27)岁;疾病类型,其中3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15例为稳定型心绞痛,12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相仿,具有比较意义。

1.2纳入标准排除标准[3]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诊断,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中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中冠心病的诊断标准;②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定患者右冠状动脉狭窄>75%、左回旋支狭窄>75%、左前降支狭窄>70%、,左回旋支狭窄>75%、左主干狭窄>50%;③患者存在多处狭窄或是便便,需临床置入支架或是球囊进行扩张治疗;④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伴有急性心肌梗死或是严重的恶性循环、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患者;②具有介入治疗禁忌症的患者;③不同意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④经股动脉穿刺入径的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护理中遵循医嘱给予患者各项护理服务,给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和科室特点,讲解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讲解基本的疾病相关知识,给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包括:①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的建立,首先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收集,有利于护理路径的评估设计和各项分析,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路径,而后经责任护理人员给患者方法临床护理路径资料表,给患者讲解临床护理路径中各项内容和临床预期的目标,并根据表格中的各项内容,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落实各项护理你内容的落实情况,同时给予患者监督和指导。②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在患者入院的第一天,给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全面介绍本科室的环境,住院制度和人员管理制度,讲解住院期间需注意的相关事项,并详细记录各项护理的评估。在入院第二天直至手术前1天,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患者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来源,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进行各项临床检查,根据患者的并亲酌情使用血管扩张剂,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静脉炎,检查HTV抗体,通过观察足背部的动脉搏动情况判断下肢血液循环状况;在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进行备皮,训练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正确咳嗽和咳痰,有效预防术后长期卧床引发便秘或是尿潴留,在术前4h指导患者禁水、禁食,降低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误吸或是呕吐等状况,同时避免出现低血糖、低血压等情况。手术当天,术前给予患者言语鼓励和支持,指导患者更衣、排便等,给患者佩戴好手术标识腕带,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而后将患者送入至介入室。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心理监测至术后48h;严密给予管道护理,给患者讲解拔管的方法,术后多陪伴患者,告知患者手术很成功;保留静脉通路,给予药物进行解痉和升压,适当给予抗心律异常和扩血管药物,确保各项急救器械准备到位;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血肿、渗血等现象,防止出现脱水或是血容量不足等现象;在术后8h,指导患者适当饮食,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循医嘱给予抗生素和抗凝药物,给予患者各项生活护理指导,避免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下床运动,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穿刺部位的症状,做好各项出院指导,给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提供舒适的温度和湿度确保光线充足和病房整洁,指导患者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习惯;高龄患者易出现便秘,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若有必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缓泻药;术后半年禁止剧烈运动,避免出现心悸、胸闷;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定期随诊。

1.4指标观察[4]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用χ2检验,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值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护理满意度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类疾病,临床多给予介入手术进行治疗,该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术后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患者的各项机能明显下降,术中各类突发状况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5]。超高龄冠心病患者在面对手术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给临床治疗均带来一定的影响。经临床护理路径,根据高龄患者具有病程长、记忆差、反应迟缓等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术后严密护理干预,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动脉鞘管的顺利拔出,控制患者的伤口出血现象的发生[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护理满意度高,术后出现尿潴留、出血、血肿、迷走神经型发射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庆娥.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5(10):1475-1477.

[2]刘佩.临床护理路径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48-250.

[3]杨会荣.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7):108-109.

[4]胡蓉.临床护理路径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4-7.

[5]孙朝霞,赵庆沛,陈宁,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Z2):330-331.

[6]杜谢琴,程秀华,卞峰,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5,7(3):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