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王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王姿

王姿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湖南衡阳421900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40例2017年于我院儿科接受临床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采用了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肢体语言沟通,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的护理接受率与医嘱遵从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接受率与医嘱遵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小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配合肢体语言沟通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接受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接受率以及医嘱遵从率,有利于患者可以得到较好的沟通,确保患者可以有效的接受治疗,拥有较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小儿护理;肢体语言;沟通;临床应用

在儿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一直都是影响患者临床治疗的问题。在儿科患者中,由于儿科患者大多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差,并且在接受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配合治疗。并且小儿患者大多存在对医护人员的恐惧感,这些在临床中对患者的治疗带来了较多的影响,无法保障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在如今,为了更好的帮助患者可以接受治疗,缓解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必须要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肢体语言,以便于更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有效的接受治疗[1]。本次研究探讨了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40例2017年于我院儿科接受临床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患者的年龄为4~13岁,平均年龄为(8.93±1.4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患者的年龄为3~13岁,平均年龄为(8.14±1.2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2]。而过程中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肢体语言沟通,具体如下。(1)在患者入院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利用表情动作来与患者进行交流,面带微笑,使患者可以感受到如沐春风的感觉。(2)在与缓和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对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可以利用肢体动作来进行辅助交谈,使患者可以有效的理解护理人员所表达的含义。(3)利用肢体与患者进行接触,通过触摸患者头部等亲近的动作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心中的抗拒等情绪可以得到有效的消除。(4)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接触,使患者可以接受护理人员的触碰,通过微笑的问话与亲切的问答,来消除患者的抵触情绪。(5)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可以有效的分散注意力,并且可以得到有效的鼓励[3]。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的护理接受率,从不同方面来评估患者对护理的配合程度,观察患者是否可以完全接受护理。同时观察患者的医嘱遵从率,观察患者是否有按时吃药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讨采用了统计学软件来进行数据的处理工作,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接受率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之后,护理接受率对比对照组明显较好,见表1,两组患者的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接受率对比(%)

2.2两组患者的医嘱遵从率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之后,医嘱遵从率对比对照组明显较好,见表1,两组患者的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的医嘱遵从率对比(%)

3.讨论

儿科患者的护理在临床中,属于非常困难的护理内容[4]。儿科患者不同于正常的成年人患者,其大多数为年龄较小,缺乏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儿童。儿科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都会本能的对医院以及医护人员产生恐惧感和抗拒感,而且大多数儿科患者在面临疼痛时会大声哭闹,不配合治疗。这为患者的静脉输液等临床治疗方式的接受带来了较多阻碍,使患者无法有效的得到治疗。同时,患者在接受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存在难以预测的意外等情况发生。儿科患者的心理是难以捉摸的,并且会随着患者的脾气发生变化,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有较为严重的影响[5]。

而在临床中,肢体语言沟通可以在儿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非常有效的应用。肢体语言沟通包含了非常广泛的内容,肢体语言的不同动作和表现也都会带来不同的表现结果。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帮助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这样的沟通方式原本就超越了语言的存在,使患者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来理解护理人员的表达内容。同时,肢体语言沟通可以较好的消除患者对护理人员存在的紧张感,使患者可以较好的与护理人员进行接触,这有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帮助患者接受治疗。肢体语言沟通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使护理人员可以消除患者的抗拒感。肢体语言沟通在临床中可以较好的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使护理人员可以在与患者进行肢体接触的过程中产生信任感,使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配合临床治疗的内容来进行治疗。肢体语言不同于常规的语言,肢体语言可以更加直观的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想要表达的内容,在儿科内的推广可以更好的帮助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的临床治疗可以更好的进行[6]。

综上所述,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患者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帮助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可以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护理,并且可以使患者有效的配合治疗,帮助患者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田雪利.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6(18):77-78.

[2]李国花.小儿护理过程中采用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5):143-144.

[3]周群,章国梅.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0):77-78.

[4]任学艳.探讨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378-379.

[5]SupingHE,PaediatricsDO.TheClinicalValueofBodyLanguageCommunicationandApplicationinPediatricNursingWork[J].ChinaHealthStandardManagement,2015.

[6]DongmeiWU,PediatricsDO.AnalysisontheClinicalApplicationofBodyLanguageCommunicationinPediatricNursing[J].China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