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诊分析

秦恒毅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探究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诊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外科于2015年3月~2017年10月接诊的30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与2015年3月以前收治的30例该类患者作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成功救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1h内纠正休克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X2=9.932,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X2=5.192,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405,P<0.05。结论:对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开展急诊绿色通道、急诊手术、重症监护等综合救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在短时间内纠正休克情况,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幅上升,该方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急诊

骨盆骨折多由于直接暴力撞击挤压骨盆或从高处坠落冲撞所致鵻运动时突然用力过猛、交通事故等引起,导致骨盆的肌肉短时间内出现猛烈收缩,进而造成盆骨骨折【1】。若不及时救治会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究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诊方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外科于2015年3月~2017年10月接诊的30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与2015年3月以前收治的30例该类患者作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确诊为骨盆骨折,且并发失血性休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13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3.21±12.34)岁,重物砸伤8例,高空坠落13例,车祸损伤9例;对照组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43.82±12.35)岁,重物砸伤8例,高空坠落13例,车祸损伤9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致伤原因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救治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急诊救治,具体如下:

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在X线电视屏幕监视下进行深静脉穿刺,建立快速静脉通道,为患者补液。一旦确诊,应立即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床边彩超、胸片、急诊CT等项目,若发现有血气胸或者气胸情况,需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胸腔闭式引流,将导管管头引入髂内动脉开口处,再行盆骨动脉造血,确定出血位置后行动脉栓塞。对有并颅脑损伤、腹腔等脏器损伤患者,应进行紧急手术,并将患者血液送检,术后送ICU监护。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对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性治疗,包括处理开放性伤口、盆骨及四肢骨折外固定、膀胱造瘘、预防血栓等。

1.3疗效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1h内休克纠正、死亡例数及治疗效果。成功:经急诊后,无活动性出血,意识已恢复,盆骨骨折处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有效:有少量的活动性出血情况,有栓塞性并发症发生;无效:止血失败,休克情况无逆转。成功率=(成功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8.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1h内休克纠正、死亡例数比较

经入院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24例在1h内纠正休克,明显多于对照组16例,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9.932,P<0.05;观察组患者仅1例死亡,对照组有7例,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X2值为5.192,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成功例数18例,有效例数11例,无效例数1例,总成功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成功例数13例,有效例数9例,无效例数8例,总成功率为73.33%;对比X2值为6.405,P<0.05。

3讨论

盆骨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在受伤后数小时内发生死亡的机率高达30%。盆骨骨折的碎骨往往会刺伤髂内血管出现大出血,极易引发腹膜后血肿、尿道或膀胱损伤、直肠损伤、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故有些学者认为“创伤后1小时”为黄金救治时间,在此期间对患者施行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内降低死亡率【3】。

盆骨骨折断裂处出血及髂骨结构损伤等原因,都是会使骶前静脉丛破裂,血容量不足,超出了代偿功能,加速了无氧代谢,促使血液中乳酸含量增高和代谢性酸中毒,以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最终将会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4】。对患者进行急诊处理,建立快速静脉通道,根据患者的血压、体表体征、尿量等指标估量失血量,给予及时的输液、输血,使病患的血容量得以扩充,血流再分布使脑和心的血供能得到维持,纠正休克状态,降低了病死的风险。在急诊过程中使用血管栓塞术,能在短时间内清晰且准确找出出血处,实现快速止血,为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避免对病情误判和“马拉松”式的会诊,使患者的最佳救治时间被延误。其次,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针对性的处理,使用外固定架固定盆骨骨折不稳定处,行骨折复位;对出现气胸或血气胸患者,根据需要给予胸腔闭式引流等等,都是切实可行的急诊救治程序【5】。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1h内纠正休克率:观察组90.00%vs对照组53.33%;死亡率:观察组3.33%vs对照组23.33%;治疗成功率:观察组96.67%vs对照组73.33%;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932、5.192、6.405,P<0.05。综上,对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开展急诊绿色通道、急诊手术、重症监护等综合救治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在“黄金救治时间”内纠正休克情况,大幅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陶克,陶胡.38例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急救与护理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8):255.

[2]吴燕生,李金雨,李昌,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抢救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3):614-615.

[3]金少君.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体会[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6):40-41.

[4]陈鹏.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1):180-181.

[5]贺巍.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0):4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