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吴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吴蕃

吴蕃

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四科湖南长沙410016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对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78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4.87%,较对照组的79.49%更高,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44%,较对照组的82.05%更高,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结合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措施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具临床推广之价值。

关键词:神经源性偏头痛;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多发的周期性疾病,偏侧搏动性头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一旦发病,偏头痛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临床症状,在嘈杂、强光照射的情况下,偏头痛的临床症状会有所加重[1]。内分泌、代谢、遗传等内部因素及药物、环境、饮食等外部因素均可诱发神经源性偏头痛。此外,强光照、过度疲劳、应激反应、情绪起伏、禁食、睡眠不足等也是可引发偏头痛的原因。本文中,通过比较采用不同护理干预两组的临床效果,以探寻适宜的临床护理方法,见正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8例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均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治疗,均符合神经源性偏头痛的临床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入院次序的奇偶性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

观察组中男11例,女28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42岁,平均(52.03±3.76)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3.73±0.87)年。对照组中男10例,女29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39岁,平均(51.71±3.79)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3.81±0.91)年。两组各一般资料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但作为临床指标可作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神经源性偏头痛常规临床护理,主要内容有常规对症护理、日常护理、常规病情观察及记录等。

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操作内容、步骤如下。(1)心理护理:由于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在病情发作时有难以耐受的痛苦,对其工作和生活会产生严重影响,患者常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并伴有精神萎靡、失眠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对其表现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适时疏导,同时教导患者合理调整自身情绪及心态的重要性。在患者情绪紧张时,可根据情况选择播放轻音乐、与其聊天等方式进行放松。同时与患者家属合理沟通,告知其给予患者支持的重要意义,指导其照顾患者的同时多多鼓励患者。(2)环境护理: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光线柔和的环境,将空调温度和适度调整至适宜范围,同时需经常通风,病房内交谈需轻声[2]。(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口味和自身身体状况,为其制定个体化的健康饮食计划,并指导及督促其规律、合理地进食,饮食计划中需减少或避免高脂肪、辛辣、刺激的饮食,注意饮食清淡,并食用足量的瓜果蔬菜。(4)用药指导:按照医嘱督促患者及时、按量服用药物,了解各药物的相互反应情况,以防止临床事故的发生,此外还需避免包括镇静药、止痛药等药物的滥用,以预防患者出现药物依赖。(5)健康教育:通过交谈、多媒体教学、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等方法针对神经源性偏头痛的发生机制、治疗过程及预后情况等对患者进行知识教育,同时就日常治疗及护理中的存在的问题、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以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的各等级疗效及各等级满意度例数,计算并比较对应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偏头痛情况明显好转,抑郁、紧张等情绪有显著改善或消除;有效:患者偏头痛情况及抑郁、紧张等情绪均有所改善;无效:患者偏头痛情况及抑郁、紧张情绪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患者数×100%。满意度采用我院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患者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以(±s)表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表计量资料,行χ2检验,当若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则研究应用的SPSS20.0软件输出P<0.05。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如表1:

3讨论

神经源性偏头痛在神经内科中较为常见,患者病情发作时,会遭受巨大的痛苦。除内分泌、代谢、遗传等内因外,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紧张、过度疲劳等外因亦可诱发神经源性偏头痛[3~4]。神经源性偏头痛由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继发血管变化而导致。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发病时常伴有心率加快、胃肠道功能紊乱、呼吸加速等多种神经系统症状及脑脊液、血液中多种神经介质的紊乱。偏头痛需长期治疗且病情不稳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有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而这些不良心理又会刺激患者出现偏头痛并加重其病情,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不利于患者后期的治疗及预后。

临床治疗神经源性偏头痛的过程中,除给予适宜的药物外,还应给予患者合理、高效的临床护理,从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多个角度出发,提高患者的舒适度[5]。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结合结合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措施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该组护理的总有效率高达94.87%,患者满意度高达97.44%,较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上述数据更高,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结合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措施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具临床推广之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丽娟.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0):169-169.

[2]王彦杰.综合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4):225-227.

[3]魏继凤.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0):284-285.

[4]郭井娟.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0):115-116.

[5]宋金玲.综合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6):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