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张玲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一病区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名,护理人员将100名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日期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本次研究中,着重于对观察组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而对照组采取最为传统的简单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后的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的SAS评分(41.54±2.53)、SDS评分(44.13±2.21)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子宫肌瘤的SAS评分(59.32±2.05)、SDS评分(56.42±2.37),而护理满意度评分(93.75±2.63)高于对照组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2.59±2.53)。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SAS、SDS评分,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临床治疗的配合程度,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医院整体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子宫肌瘤;心理护理;心理状态

子宫肌瘤【1】是妇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多发于育龄期的女性,发病率较高,绝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会出现月经过多、白带过多、腹部包块等症状,子宫肌瘤患者若不能及时的接受治疗,对其生活质量有十分严重的影响,而在患者接受临床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以提升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程度,达到促进疾病好转的目的。本次研究中,选取了100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观察组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在实验研究结束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为本次研究对象的100名子宫肌瘤患者均为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患者,对照组患者中,女性人数为50,年龄分布在26-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5±2.63)岁;观察组患者中,女性人数为50,年龄分布在27-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26±2.57)岁。被选入本次研究的100名观察研究对象均属于子宫肌瘤疾病的患者,100名患者中均不存在严重意识障碍、肝肾等重大器官疾病,对于本次实验研究中所涉及的内容、操作方式、实验方法以及所用时间等我院科室、患者及其患者家属均属于知晓状况,并支持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属于自愿参与。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通过数据分析比较后,所得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子宫肌瘤患者在我院科室治疗期间实施最为普遍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的子宫肌瘤患者,则在普通护理干预方式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性格、情绪等状况为其安排床位,同时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缓解患者不安的情绪【2】。在即将进行手术时,护理人员应多于患者讲解手术治疗对疾病的有益之处,缓解患者对手术害怕的情绪【3】。在手术顺利完成后,护理人员应主动的对患者进行问候,绝大多数患者担心手术后是否会影响生育功能,护理人员应及时的针对患者的提问进行答疑解惑,及时的消除患者焦虑、恐慌的负性情绪【4】。

1.3观察指标

在本次实验研究结束后,护理人员将科室自制的评分表发放至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让患者对护理人员本次临床护理的工作进行评分,评分的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各项操作技术、对疾病的知晓程度等,按照百分制进行评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采用SAS、SDS评分表【5】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分数越低,患者的负性情绪发生的程度越轻。在评估完患者的各项指标后,护理人员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后,采用数据软件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护理研究中所出现的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的SAS、SDS评分及患者评价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数据采用t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通过t检验(P<0.05)所得出的数据可知本次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下列表格数据所示,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的SAS评分(41.54±2.53)、SDS评分(44.13±2.21)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子宫肌瘤的SAS评分(59.32±2.05)、SDS评分(56.42±2.37),而护理满意度评分(93.75±2.63)高于对照组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2.59±2.53)。(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

3讨论

近些年来,根据临床统计数据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子宫肌瘤患者的人数逐渐增多,该疾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加剧了患者的身心负担【6】。对于子宫肌瘤的患者,临床上多采取手术进行治疗,但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性因素,大大增加了患者发生负性情绪的风险,部分患者需要进行子宫全切,使得负性情绪加重,因此,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对50名观察组的患者加强了心理护理,通过在患者入院时,加强对患者的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有效的提升了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在患者即将接受手术前,为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的知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慌心理;在手术完成后,主动关心、问候患者,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温暖,从而消除负性情绪。与实施传统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SAS、SDS评分,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临床治疗的配合程度,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医院整体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龚美蓉,傅力妹.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切除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及预后效果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5):176-177.

[2]马丽娴,刘滔,唐莉.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及并发症预防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8):152-155.

[3]卜璨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及性功能受心理干预措施的影响观察[J].饮食保健,2017,4(6):55-56.

[4]赵婷.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临床护理要点及对患者的护理心得分析与研究[J].医药前沿,2017,7(17):264-265.

[5]张丽玲.精细化护理在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7,4(7):151-152.

[6]李洪霞.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围术期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