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晕针晕血护理干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静脉采血晕针晕血护理干预探讨

贾淋麟

天津市血液中心300110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静脉采血晕针晕血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接受静脉采血的20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00名,对于对照组选择常规的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对两组静脉采血者的晕针和晕血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采血者一针见血、晕针晕血、采血以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都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受检者对于采取环境、礼仪服务、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静脉采血的时候,对接受静脉采血者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静脉采血的效果,并且减轻受检者出现晕针和晕血的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静脉采血;晕针晕血;护理干预

晕针主要是因为针刺而产生的一种晕厥情况,其临床表现是出现有头晕、恶心和心悸症状,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出现面色苍白和出冷汗情况,导致被采血者血压骤降,甚至会突然间丧失意志[1]。现如今因为检验科的化验项目不断增多,使得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增强,那么进行采血的人员也就越来越多,对于接受采血的人需要做好护理干预措施,防止出现晕针和晕血情况,这是十分的重要。本研究基于此主要分析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人员晕针和晕血的护理干预效果,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接受静脉采血的200名体检者,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名。观察组当中男性56名,女性44名,年龄为23到64岁,平均年龄为(42.5±11.4)岁;对照组当中男性55名,女性45名,年龄为22到65岁,平均年龄为(43.5±10.4)岁。对于两组采血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干预,为受检者做好静脉的穿刺和准备工作,常规进行穿刺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综合护理,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①心理指导:护士在进行静脉抽血的过程当中,一边操作还需要一边的和受检者进行沟通,这样能有效的缓解受检者的恐惧心理,对紧张的情绪加以控制,可以选择采用温柔的目光,积极地鼓励受检者,如果受检者出现不良情绪,需要分散他的注意力,选择采用温柔的语气进行询问,降低其不良的情绪]2[。

②疼痛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熟练的掌握静脉抽血的技巧,在抽血过程当中对血管进行选择时选择粗直的血管,以便于避免因为反复抽血穿刺而导致的疼痛。抽血的过程当中需要缓解疼痛,所以必须对于静脉采血的技术进行不断的练习,以便于能够掌握。

③环境干预: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室内安置有冷暖空调,结合天气情况适当的调整采血室的室温,合理地控制温度和湿度,保证室内通风良好,要积极地为受检者,创造一个温馨和舒适的采血环境。需要在室内或室外的墙壁上设置一些卫生健康宣传栏,有效的对于采血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宣传[3]。

④采血姿势:需要建议受检者选择采用平卧位进行采血或者是选择坐位,保证头部偏向一侧,或者是伏在采血台上进行采血。

⑤晕针晕血护理:针对采血过程当中出现的晕针和晕血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立刻停止对受检者的采血,同时拔针使受检者平卧,确保其呼吸通畅,为受检者提供氧气干预,并且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做好对于受检者的保暖干预工作。可以使其口中含有糖块,或者为其服用温开水,当医师到达之后,协助医师进行妥善的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于本研究所有受检者的晕针晕血情况和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IBM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选择采用卡方值()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采血者一针见血、晕针晕血、采血以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晕针晕血4例,对照组12例,观察组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12.00%,P<0.05;而且观察组受检者对于采取环境、礼仪服务、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表1两组研究对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讨论

在进行静脉采血的时候出现晕血和晕针情况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副交感迷走神经因为兴奋而导致外周血管出现扩张,进而出现了心肌收缩力降低,使其出现短暂性的供血缺乏,进而导致出现晕厥情况。晕针和晕血的发生因素和受检者的心理因素存在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和受检者的体位、环境因素、护理干预和疼痛刺激等存在一定关联。因此在进行护理干预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对受检者进行叮嘱,做好护理干预工作,保证其能够深呼吸,有效的分散注意力,可以选择采用播放舒缓的音乐等降低思想上的顾虑,为受检者选择合适的体位,避免在采血过程当中受检者目睹采血的情况而产生不良刺激情况。在本研究当中,为不同的两组采血人员提供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经过结果分析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晕针和晕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对于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能够证实动和护理干预的价值。综上所述,对于静脉采血的时候,对接受静脉采血者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静脉采血的效果,并且减轻受检者出现晕针和晕血的情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莉.静脉采血晕针晕血护理干预探讨[J].包头医学,2015,39(01):49-50.

[2]蓝晓莲,陈月花,廖水珍.门诊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2):63-64.

[3]王玉香.护理干预预防静脉采血者晕血晕针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2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