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许士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许士海

许士海1谢曼英2王进3单爱军4林慧绒5单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中心深圳518020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依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急诊抢救的危重患者6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用全程护理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抢救成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全程护理模式(观察组)干预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临床干预效果,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抢救危重患者时选择全程护理模式干预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抢救;危重

急诊科中的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便会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危及患者的生命或者造成无法挽回的残疾。急诊科中所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并均是急、危、重患者,临床上治疗此种病情患者时,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确保患者病情得以有效控制,充分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此次依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将所选患者60例分为两组进行实验,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依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将所选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最小者为29岁、最大者为53岁,平均年龄为(38.64±7.16)岁;病程最短者为2个月、最长者为8年,平均病程为(3.75±2.92)年。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11;年龄最小者为31岁、最大者为50岁,平均年龄为(37.52±7.34)岁;病程最短者为4个月、最长者为10年,平均病程为(4.07±2.5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本组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依常规急诊抢救流程实施护理干预,接到120调度中心电话后,即刻安排医护人员跟车去现场抢救,并做好院前急救准备,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后为患者做现场急救,再与医院处急诊科获得联系并告知患者情况,待患者被送进科室时便辅助医师对患者做对症处理。

1.2.2观察组方法

本组用全程护理模式干预:内容为建立科室全程护理模式、建立网络交流方式、信息网络共享、病情判定、加强护理等方面内容。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抢救成功情况详细记录,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

1.4效果判定标准

患者心理状态以(SAS、SDS)评分评价:SAS、SDS均于自评量表评分,总分值为100分,得分越高者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重。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做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全程护理强调于患者入院-出院整个过程中都依患者具体情况予以全方位的优质护理,为患者做入院、特殊检查、手术前后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工作,护理人员要高度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做相应的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

此次实验中观察组用全程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内容为:(1)建立科室全程护理模式:建立良好的信息网络,接到指令后要及时接诊,并将患者经绿色通道送至抢救室,遵医嘱为患者做用药护理,全面监测患者病情发展及生命体征[1]。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后,再依患者病情做相关检查。与患者家属及时沟通,告知其住院手续办理及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时缓解/消除家属的负面情况;(2)建立网络交流方式:急诊科接到调度指令后要即刻出发,同时快速检查院前急救药物及设施。到现场后要先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有暴露上时用无菌纱布包扎、止血,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告知科室准备好抢救工作;(3)信息网络共享:院前急救时要确保网络顺畅,并及时将患者的信息传递给科室,为科室抢救准备提供依据[2]。科室要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做分诊,接到通知后要即刻准备相关抢救物品,意识清醒的患者要即刻询问患者基本资料,并即刻予以患者心理安抚,及时告知患者家属,高度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再依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护理规划,严格遵医嘱用药;(4)病情判定:陪同患者做相关检查后做病情判定,依结果实施抢救,高度配合主治医师,并迅速完成医嘱内容[3]。(5)加强护理:患者抢救成功、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要依患者具体情况予以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方面内容。结果显示:患者心理状态显著改善,一次性抢救成功率为28例(93.3%)。

据上述可得,急诊抢救危重患者时选择全程护理模式干预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杨浩琦,郑晓丽.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3):72-74.

[2]吴美娜.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5):669-670.

[3]冯夏冰.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6,35(8):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