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对比何林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对比何林方

何林方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湖南岳阳414000

摘要:目的:分析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66例,分别纳入治疗A组及治疗B组,给予两组不同的用药方案,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后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用药后获得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采用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及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用药方案均获得了显著效果,能提高病灶愈合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用药方案;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urativeeffectoftwotherapeuticregimensfortreatmentofHelicobacterpyloriassociatedduodenalulcer.Methods:66casesofHelicobacterpyloriassociatedduodenalulcerwereselected,wereincludedinthetreatmentgroupAandtreatmentgroupB,giventwodifferentdrugregimens,efficacyof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twogroupsofpatientsintheaftertreatmenttherewe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ofpatientsinefficiency;medicationafterHelicobacterpylorieradicationratewe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Pand0.05.,conclusion:Helicobacterpyloriassociatedduodenalulcerwithesomeprazole,amoxicillinandfurazolidone,esomeprazole,GThedrugregimensoflaminomycinandamoxicillinhaveachievedremarkableresults,whichcanimprovethehealingefficiencyandtheclearancerateofHelicobacterpylori,andareworthyofapplication.

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进展、复发与幽门螺杆菌关系密切,重视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是治疗基本原则[1]。目前关于此症的治疗临床多倾向于三联用药疗法,本文分析了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66例做为此次研究对象,均是在2015年的5月~2017年的5月前来我科就诊。按照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别纳入治疗A组及治疗B组,每组有患者33例,两组资料:治疗A组有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是(44.5±4.7)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病程是(3.1±1.3)年。治疗B组有有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是(45.3±4.8)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病程是(3.4±1.5)年。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治疗A组选择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阿莫西林用药方案,用药方法:埃索美拉唑,饭后口服用药,每次用药剂量20mg;呋喃唑酮,饭后口服用药,每次用药剂量100mg;;阿莫西林,饭后口服用药,每次用药剂量1.0g,本组患者上述药物每天服用2次,均持续应用1周。

治疗B组选择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用药方案,用药方法:埃索美拉唑,饭后口服用药,每次用药剂量20mg;克拉霉素,饭后口服用药,每次用药剂量0.5g;阿莫西林,饭后口服用药,每次用药剂量1.0g,本组患者上述药物每天服用2次,均持续应用1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用药后十二指肠溃疡相关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由同一组人员帮助患者在用药后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计算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并予以比较。

1.4疗效判定

综合患者症状变化及胃镜检查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在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溃疡面愈合,视为治愈;在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明显好转,有超过75%的溃疡面愈合,视为显效;在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有超过50%但不足75%的溃疡面愈合,视为有效;在治疗后患者症状无变化,溃疡面愈合程度不足50%,视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获得的数据资料均输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实施分析、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在用药后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

治疗A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是90.91%(30/33);治疗B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是87.88%(29/33);两组患者在用药后获得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发生、进展、复发的重要因素当属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有95%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呈阳性,而经过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治疗,可大幅降低复发率[2]。关于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由于以往大量应用抗生素,导致幽门螺杆菌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在治疗过程单纯营养抗菌类药物,获得的效果不佳,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也不理想,固此类患者用药方案的选择应当以耐受性好、幽门螺杆菌清除效率高、不良反应少为基本原则[3]。我国目前多主张选用质子泵抑制类药物为基础的三联用药法。实践证明,质子泵抑制类药物与抗菌类药物联合用药,能够起到一定协作效用,能提高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及病灶愈合率[4-5]。本文选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该药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能起到药效持久作用,可以对胃酸分泌起到较强的抑制作用,进而减少胃酸,促进病灶愈合。而克拉霉素、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均是广谱抗菌类,有抗菌作用强、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是治疗此病常用药。

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在用药后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用药后获得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充分证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采用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及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用药方案均获得了显著效果,能提高病灶愈合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福安.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9):148-149.

[2]何明顺,漆红,李志.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3,13(11):1163-1164.

[3]陈日龙,刘泉,严敏,等.四联疗法治疗耐药性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4(23):70-71.

[4]徐瑞雪.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对比[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2(1):298-299.

[5]张宏伟.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39-40.

[6]付景成,刘朝阳.含左氧氟沙星、埃索美拉唑的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初步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