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近期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关节镜下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近期疗效研究

张文林

锦州市第二医院辽宁锦州121001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50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患者均在关节镜下接受对应髋臼成型术、股骨头成型术以及髋臼成型术联合股骨头成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对比手术前、后髋部VAS评分、改良Harris评分等变化,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94%患者切口达到I期愈合;与术前比较,手术后7天、3个月患者VAS评分、改良Harri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例患者切口出现感染、1例患者大腿外侧有麻木感,并发症发生率为4%。结论:关节镜下行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髋部功能,缓解疼痛,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关节镜;髋关节撞击综合征;VAS评分;Harris评分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多发于中青年,易导致早期髋关节骨关节炎等,临床多认为本病是由股骨头髋臼、颈部之间异常接触所导致,患者可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腹股沟区疼痛、运动后疼痛加剧等症,因此尽早治疗十分重要。笔者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50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50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患者入院后均经影像学、关节镜等确诊,男29例,女21例,年龄21-50岁,平均(32.18±3.33)岁,解剖形态分型:单纯凸轮型22例,单纯钳夹型20例,混合型8例;术前ROM评估,外展25o-38o,内旋10o-30o,屈曲60o-110o;病程:8-23个月;术前骨关节炎分期T(o)nnis分期为0-2期[2]。排除关节周围骨折、髋臼发育不全、严重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既往手术史患者。

1.2方法

术前患者均接受X线片以及CT检查。全身麻醉并给予患者肌松剂,仰卧位。骨科牵引床参数设置:外展0o,内旋15o,屈曲位10o,对患者形成牵引使关节拉开1cm左右,严格控制牵引时间在2h内。术中对髋关节中央及周围间室进行探查,钳夹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在中央间室内探查,切除清理髋臼周围骨赘,修补髋臼前外侧盂唇。凸轮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在周围间室内处理,清除股骨头颈连接部位的骨赘,使用ArthrexFASTakⅡ进行修补。术后无需引流,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术后每天口服西乐葆片200mg。麻醉药效过后告知患者在床上进行被动下肢功能锻炼,术后1d后可下床扶床边或扶拐行走。术后2周可尝试独立行走。术后治疗7d后进行X线片或者CT复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患者切口愈合状况,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3个月对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改良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VAS评分法:0-10分表示无痛到剧烈疼痛,分数越高则表明疼痛程度越深[3];Harris评分:主要从功能、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以及下肢畸形四项进行评定,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越好[4]。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以t检验,以双侧α=0.05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其中47例患者切口达到I期愈合,I期愈合率为94%,3例患者切口Ⅱ期愈合;术后1例患者切口出现轻微感染,给予抗生素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大腿外侧有麻木感,2周后自行消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

2.2术前、后VAS评分及Harris评分比较

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7天、3个月患者VAS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患者Harris评分出现明显上升(P﹤0.05),具体见表一:

3.讨论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又叫,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髋关节处于异常形态,当其运动时,髋臼边缘会与股骨近端发生碰撞,进而导致相邻髋臼软骨或者髋臼盂唇损害,当损伤到一定程度,患者髋部、腹股沟区会出现疼痛,并伴随髋关节活动受限。临床诊断多通过X线平片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MRI检查,从而发现股骨头形状的异常、髋臼损伤等。临床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主要有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两种治疗方法适应症不同。对于髋关节疼痛较轻,不会对日常生活及工作产生较大影响者,可选用软骨保护类药物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然而这一治疗方法仅仅是缓解患者的疼痛,无法真正的祛除关节退行性病变,因此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对于疼痛明显或者出现明显绞锁症状患者,需要行手术治疗。最早用于本病治疗的手术方式为股骨头脱位手术,通过大转子入路将股骨头向前脱位,将关节囊切开,给予髋关节360o观察,并对骨软组织进行修复,这一手术能够使髋关节彻底暴露,为术者提供更为全面的观察与评估,然而由于术中切开范围过大,术后患者常出现关节僵硬、股骨头坏死、大转子截骨部位骨折或骨不连等并发症,因此逐渐被临床淘汰。近年来,髋关节切开手术或者关节镜手术治疗在临床使用较为广泛,切开术最早由EspinosaN等提出,主张依照髋骨不同的异常形态来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案,然而这一术式同样存在术后并发症较多的问题。近年来微创治疗手段逐渐兴起,随着关节镜等微创技术的推广使用,关节镜下髋关节治疗术逐渐推广,由于病变多在髋臼盂唇的前外侧缘、股骨头颈交界区的前外象限以及髋臼和股骨头关节前部分软骨部位,关节镜进入这些区域较为方便,治疗效果较好。本次研究中,术后有1例患者在术后治疗效果不佳,功能恢复较差,分析其原因认为可能是由于其髋关节软骨出现OuterbridgeⅣ度退变性损伤,此时损伤已不可逆,即使在手术后,关节软骨仍然被破坏,因此功能恢复较差且关节疼痛将持续加重。本次研究中患者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以及Harris评分在近期均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说明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治疗中,关节镜下手术是有效的,然而由于髋部结构解剖形态较为复杂,同时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值多比较高,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与长期随访。

关节镜下手术术后可能会引起系列并发症,患者有可能会出现骨神经麻痹、坐骨神经麻醉、会阴部神经麻醉等,本次研究中1例患者大腿外侧出现麻木感,经检查认为可能是由于书中神经损伤牵引过度所导致,患者症状在2周后自行消失。总之,关节镜下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以缓解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改善,然而术后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因此并不主张初学医生操作治疗,尤其是先天性髋脱位、Perthes病等特殊原发病的治疗上,必须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治疗,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宝祥,马扩助,邹季.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研究概述[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9):45-48.

[2]卓鸿武,冯华,王雪松,等.钳夹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术后残存骨性撞击的三维CT量化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5,35(3):227-233.

[3]何健东,李明俊,梁笃.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5):11-13.

[4]赵亮,王义隽,蔡道章,等.关节镜下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6,30(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