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综合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影响研究

周丽霞

湖南省脑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查看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接受临床治疗,通过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3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常规护理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对护理后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同一指标数据差异显著,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比研究,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确保护理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护理满意度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是因为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高等原因从而使自身心肌受到损伤,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胸闷气短、水钠潴留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本次研究中,针对接受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了综合护理措施,查看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接受临床治疗,通过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3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在52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8±1.09)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在51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05±1.84)岁。根据心功能分级,其中共有15例Ⅱ级,26例Ⅲ级,23例Ⅳ级。同时患者中有19例冠心病,7例肺心病,12例扩张性心肌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统计学计算结果显示无意义(P>0.05),因此可开展组间对照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患者的用药指导、运动指导、保证睡眠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入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病痛折磨,因此多存在焦躁、抑郁、不安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有效地对患者进行疏解开导,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②做好运动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对于Ⅳ级心功能患者,可以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见到坐起运动,并帮助患者活动四肢,确保身体的肢体功能;对于Ⅲ级心功能患者,可以帮助患者下床运动,指导患者扶床进行走动,也可以进行床边椅凳运动;对于Ⅱ级心功能患者,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慢走运动,也可以指导患者缓慢上下楼梯进行活动。确保患者的运动量适宜,不会导致患者过度劳累。③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工作,减少患者盐分的摄入量,并帮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鼓励患者使用一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并确保食物易于消化,不宜服用热量过高的食物,并倡导患者少食多餐,从而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心脏压力。④做好睡眠护理工作,心力衰竭患者在入眠时往往存在一些障碍,例如容易惊醒或者难以入睡。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制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确保患者处于安静舒适的入睡环境,并叮嘱患者一定要按时入睡,在入睡时保持放松的心态,指导患者采用右侧卧的姿势进入睡眠,从而有效地减轻心脏的压力。如果患者依然难以入睡,则可以遵照医嘱给予患者适量的镇静剂。⑤做好服药护理工作,指导患者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通过简单易懂的文字告知患者服药的必要性,从而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降低患者忘记服用药物或者擅自增减药物剂量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因为药物服用问题而出现的不良反应。⑥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护理人员应该将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点通过简单的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告知患者,并强调治疗的相关措施,同时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告知患者,以此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总分为100分,若分数超过90分,则代表患者非常满意;若分数在60分至90分之间,则代表患者对护理服务感觉一般;若分数不足60分,则代表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数据,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卡方对其进行检验,当P<0.05时,代表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不光关注于治疗疾病本身,也更多的关注护理服务水平,因此有效的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同样是目前医院工作的重点内容[2]。慢性心力衰竭多发于老年人,且患者的病程大多较长,且易出现迁延不愈的肿胀,因此需要反复进行治疗,在这一过程中患者很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也易出现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从而使疾病反复发作的几率提高,不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3]。因此本次研究中,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其内容较多,包括心理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心理状态,纾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并确保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康复运动,并关注患者的饮食是否合理,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而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树立起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并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对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对医院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有着积极影响。本次研究中,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了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该护理措施能够切实满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享受优质的护理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展开护理服务工作,能够有效地提升护理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使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宋静,王艳平,周琦.综合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9):1056-1057.

[2]何小玲.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6,29(33):147-147,148.

[3]邢甜甜.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9):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