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心理护理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手术室心理护理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陈香云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天津市蓟州区3019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在手术室进行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剖宫产的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30例产妇,并对其实行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实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两组产妇在手术后的排便、排尿以及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的83.33%,同时在手术后的排便、排尿以及住院时间方面的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行手术室剖宫产的过程中对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缩短患者的排便、排尿以及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身体健康复原时间。

关键词:心理护理;剖宫产;应用效果

通过对以往的关于剖宫产的研究资料中分析发现,实行剖宫产手术能够很好应对高危和难产妊娠产妇在分娩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但是这样会对患者自身造成比较不好的作用,导致并发症的增多。临床研究指出:产妇在进入手术室以后,由于对手术室的环境不熟悉以及对手术的方式感到陌生等都会造成产妇产生焦虑不安以及害怕的心里特征,从而对手术的进行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各种护理措施的出现,尤其是心理护理的产生对剖宫产手术实行的作用十分的明显,在对手术操作的不断完善的同时,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缓解患者产生的一系列不良情绪[1]。我院为了研究心理护理措施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作用,选取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60例产妇为实验对象,现将相关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剖宫产的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30例产妇。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的年龄在21到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5±1.5)岁,其中实行剖宫产的原因主要有宫内紧迫产妇8名,出现难产的产妇13名,妊娠产生并发症的产妇11名

实验组30例产妇中,年龄在22到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5±1.9)岁,其中实行剖宫产的原因主要有宫内紧迫产妇11名,出现难产的产妇14名,妊娠产生并发症的产妇5名。所有患者在参与实验之前都对本次实验有着详细的了解,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两组产妇在年龄以及剖宫产原因之间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措施,主要护理方式为,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对其说明相关的知识以及需要注意的事情,在手术实行的过程中,关注其产生的改变,手术结束后对其进行开奶知识教育以及对其休息时间进行安排。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心理护理措施,主要护理内容为:首先进行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是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进行深入的沟通,详细的为患者讲述手术前需要准备的事以及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对其进行缓解。其次是手术过程中的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该给予产妇足够的热情,将手术室的整体环境介绍给产妇,让其能够降低心理的紧张和害怕,帮助产妇将衣服脱掉,并进行固定以符合麻醉的要求,在这过程中护理动作尽量舒适,让产妇能够感到有安全感,在进行手术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全程进行陪同,对患者提出的要求及时满足。当患者产生不好的身体反应时,要对其进行处理并告知其原因;然后还需要向患者灌输那些成功实行剖宫产手术患者的经验,让其对相关知识有简单的了解,并且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能够保持轻松的心态,能够主动的接受和配合手术的进行。最后是手术结束后的心理干预措施[2]:手术结束后将患者转移到住院室,要特别注意患者伤口的保护,在结束后的48小时之类对患者的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同时还要耐心的和患者交流,对其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并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收集到的数据具全都使用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对于排便、排尿以及住院时间之间的比较使用()表示,两组间对护理满意度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表示,当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之间的比较

实验结束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得到,实验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而对照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只有83.33%,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排便、排尿以及住院时间之间的比较

实验组的排便、排尿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6.5±5.0)h,(40.5±3.5)h(6.5±0.5)h,明显低于对照组(30.5±5.2)h,(55.5±4.5)h(9.5±1.5)h,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除了基本的护理措施在外,还应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干预,尤其是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人员来说,进行心理护理的作用更加的重要。根据有关临床研究指出,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很好的消除产妇紧张不安的心理,使产妇以轻松的心态来面对手术,使得剖宫产手术的成功率得到提升以及促进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王艳华等[3]研究指出,对剖宫产产妇实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缓解长度的心理不安等不良情绪,能够提升剖宫产手术的成功率以及加快患者伤口的恢复。

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组30例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干预后得到,实验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以及实验组患者的排便、排尿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的心理紧张情绪的缓解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以及能够很好的促进产妇的健康恢复。

综上所述,在实行手术室剖宫产的过程中对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缩短患者的排便、排尿以及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身体健康复原时间。

参考文献:

[1]彭颖.心理护理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22):123.

[2]吕晓莹.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3):233.

[3]王艳华.张淑军.王艳丽.心理护理对产妇在剖宫产术中血压及心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22):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