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熊立球彭娟邓祖斌

湘西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湘西416000

摘要:目的:研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州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所诊治的90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方法研究,观察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结果发现:艾滋病男性患者占44.44%,女性患者占55.56%,平均年龄在(39.8±5.41),患者大部分已婚或同居,占44.44%,并且95%以上患者属于异性性感染。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虽然无法根治艾滋病,但有效的减缓患者病情发展速度,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完善患者的免疫缺陷病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缓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命,值得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生存时间;影响因素

HIV病毒是艾滋病的主要病毒,它可以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器官,降低器官功能。它将人体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对象,对该细胞进行破坏从而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病毒入侵。艾滋病病毒(HIV病毒)一般在人体的隐藏时间较长,患者在出现明显的疾病症状前不会有任何的不良症状,导致患者无法及时进行治疗[1]。根据临床资料得知:艾滋病患者外表与正常人一般并无差异,但他们的血液、精液等都存在着大量的病毒。他们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方式进行传播,患者以成年人居多。在艾滋病初期,就如同感冒一般,会感觉身体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厌食、头痛等症状,然后慢慢出现红斑、疱疹、淤血斑等等,随着时间不断的深化,渐渐入侵患者的重要器官,身体出现持续性发热最终导致病情逐渐恶劣[2]。目前,我国的医疗技术无法彻底根除艾滋病,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是目前治疗艾滋病效果较佳的方法,它可以很好的抑制HIV病毒的复制和发展速度,提高患者对艾滋病病毒的抵抗力,有效的增加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减少患者死亡率[3]。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择我州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所诊治的90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有50例,男性患者有40例,患者年龄在23岁至57岁之间,平均(39.8±5.41)岁。搜集患者资料,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居住位置等等)和病情(以往病历、现在病历、病情情况等等)。选择标准:(1)病人必须符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诊治标准;(2)排除存在意识障碍,行动不便的患者;(3)病人对于本次的观察治疗知情并同意配合。

1.2方法

进行回顾性方法研究,研究的起始时间为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时间,结束时间为艾滋病患者死于该病的时间,截止时间为研究对象退出、放弃治疗、转诊等等突发事件。患者主要利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进行抗病毒治疗[4]。

1.3观察指标

对采取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进行治疗的90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研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治疗结果;采取观察记录法和调查法,并让随访管理人员定期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对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检查记录,查看患者是否出现不良现象,如果患者出现不良情况,应立即报告主管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采取调查法,搜集患者的资料,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实验结果中,百分比越高表示患者的比率越大,数量越多[5]。

2结果

2.1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入选的基本情况

对采取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进行治疗的90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发现:艾滋病男性患者占44.44%,女性患者占55.56%,平均年龄在(39.8±5.41),患者大部分已婚或同居,占44.44%,并且患者大部分属于性传播感染。详细见表1。

表1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入选的基本情况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的医疗技术已有大幅度的提高,但面对许多疾病还是束手无策,例如:艾滋病、白血病、癌症、脑血管病变等等。针对此情况,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部门越来越重视对艾滋病的干预管理,虽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但还是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通过我国的卫生部门统计结果得出:我国的广东、河南、新疆、四川等地区的艾滋病病病例较多,主要问题是人们对艾滋病知识不够了解(尤其是农村人群)、资金投入不足、对艾滋病患者存在歧视等,他们未及时检测发现病情并进行阻断传播,这也是造成我国艾滋病快速发展的原因。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医疗卫生所、预防疾病机构等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精力到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在如今社会中,人们对于艾滋病感染患者常常会存在无视、伤害、歧视、厌恶等现象,主要体现在学校招生、商业招聘等方面,导致艾滋病感染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恐惧他人的眼神、目光等,因此不敢向外界公开自己的病情,导致疾病不断深化。

确定艾滋病预防机构人员的主要任务、加强医疗团队的建设、完善我国的艾滋病治疗服务体系、改善抗病毒药品的管理体制、制定完整的医保政策、考核机制等措施都对艾滋病治疗与预防都具有很好的帮助。但为了进一步治疗艾滋病,我州采取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根据研究结果得知: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完善患者的免疫缺陷病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缓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命,但还是有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出现死亡现象,由此得知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并不可根除艾滋病,只能将病情短暂的压制,缓解艾滋病的发展速度,值得广泛的推广和使用[6]。

参考文献:

[1]唐雪蕾,何海,王德伟,等.成都市成华区2004-2016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1).345-347

[2]邱涛,陈远方,丁萍,等.江苏省重大传染病防治示范区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J].江苏预防医学,2016,27(4):385-387.

[3]姚书杰,吕娅妮,王莉,等.辽宁省2003-2015年7255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12):1203-1207.

[4]何海,李巧巧,周超,等.重庆市2004-2013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1):21-25.

[5]杨文杰,樊盼英,梁妍,等.河南省2002-2014年艾滋病患者不同时期开始抗病毒治疗生存效果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6):826-830.

[6]叶振淼,金茜,王大勇,等.1985-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J].疾病监测,2017,32(7):557-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