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郭楠侯艺佟凤芝

郭楠侯艺佟凤芝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116021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及糖尿病肾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3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比较两组之间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水平的变化。结果通过t检验、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在HbA1c、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发生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为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胆红素是糖尿病肾病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在糖尿病临床监测过程中应注意其水平变化,同时可以作为指标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清胆红素;相关性

糖尿病肾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1]。近年以来有许多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与机体的氧化应激作用关系密切[2]。而胆红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在维持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的平衡方面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同样有相关研究表明,胆红素水平升高能够延缓2型糖尿病的进展并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3]。因此,本文将针对糖尿病肾病与胆红素水平的具体关系进行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月在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与泌尿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3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4例,女性59例,年龄分布在35-78岁,平均年龄为61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排除糖尿病肾病以外的其它肾病,可能引起尿白蛋白排泄率升高的情况,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37mg/g标准,其中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为62例,除此以外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71例。

1.2研究方法

1.2.1基本资料: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等相关基本个人信息。

1.2.2生化指标:受检者取空腹静脉血,采用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试剂由日本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生产。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通过计算获得。采用HA-8180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测定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

1.3统计学处理

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两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差异以P<0.05认为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糖尿病肾病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的比较

通过t检验与x2检验处理统计到的数据,可得知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在HbA1c、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几种相关因素的分析

将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bA1c水平为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间接胆红素水平是尿病肾病的保护因素(HbA1c:OR=1.129,95%CI:1.009~1.276;IBIL:OR=0.952,95%CI:0.863~0.986)。

三、讨论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及生活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且由于病因尚未明确,一旦发病将难以根治,因此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是防治糖尿病并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关键[4]。尽管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近年来氧化应激反应学说逐渐得到各界学者的验证与认可,许多研究都表明氧化应激反应是造成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并促使发病的主要诱因,亦是糖尿病肾病等微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

参考文献:

[1]胡立平,陈树芳,吕良杰.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9(22):1689-1690.

[2]赵然,常宝成,单春艳,等。2型糖尿病患者预估肾小球滤过率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37(1):241-244.

[3]SedlakTW,SnyderSH.Bilirubinbenefits:cellularprotectionbyabiliverdinreductaseantioxidantcycle.Pediatrics,2004.113(6):1776-1782.

[4]许曼音.糖尿病学.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2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