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临床观察

宋英杰1代立娟

1.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硕士研究生154002;2.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154002

摘要: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1个月,观察组则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与还原性谷胱甘肽注射液联合治疗1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和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ALT、TBil较对照组恢复更加明显,观察组ALB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多烯磷脂酰胆碱;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

引言: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ViralHepatitisB,CH-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慢性乙肝的防治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均从护肝对症和提高患者免疫力方面着手。多烯磷脂酰胆碱作为改善肝功能、修复肝细胞的药物在国外已使用多年,自投入国内市场以来,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们回顾性观察了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抗炎保肝降酶的辅助治疗作用,并以还原性谷胱甘肽注射液单独治疗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感染科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与还原性谷胱甘肽注射液联合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还原性谷胱甘肽注射液组)40例。观察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16~68岁;慢性中度肝炎18例,慢性重度肝炎22例,平均病程3年。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4~69岁;慢性中度肝炎20例,慢性重度肝炎20例,平均病程2.8年。临床诊断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西安会议所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上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

1.1入选病例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西安会议所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治疗前未使用过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治疗;筛选前6个月内ALT水平有一次在80~300u/ml,HBVDNA>1.0×105copies/ml,HBeAg(+)。排除标准:重叠其他病毒性肝炎及其他病毒感染,以及继发性肝损害,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697.5mg加入150ml葡萄糖中静脉滴注,合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注射液2.4g加入250ml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4周;对照组采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注射液2.4g加入250ml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4周。两组均不使用抗病毒及免疫调节药,均给予相应对症治疗。治疗前后,每周定期观察症状、体征,并分别于第2、4周复查肝功能。

1.3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包括乏力、纳差、恶心、腹胀;肝功能: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肝功能检测,试剂由原厂提供。

1.4疗效标准

疗效评价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HBV—DNA转阴;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肝功能各项指标比原值下降60%以上,HBV—DNA阴转或定量下降;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或肝功能及病毒指标未达上述有效标准。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疗效观察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3.讨论

目前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HBV病毒感染后,在肝细胞大量复制,HBsAg、HBeAg、HBcAg等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被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损害。由于缺乏根治病毒的有效方法,免疫病理过程持续存在。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可进展为肝硬化乃至恶变为肝细胞癌。

辅助和对症药物的治疗俗称“保肝”治疗。目前辅助药物众多,商品名称更多,按其作用类型可区分为几大类,有些药物可能同时有多方面的作用。包括:护肝药物有肌苷、益肝灵(水飞蓟素)、VitB、VitC等;缓解炎症药物有天晴甘平、复方甘草甜素、甘力欣、强力新(强力宁)等;降酶药物有联苯双酯、五味子、垂盆草等;退黄药物有熊去氧胆酸、门冬氨酸钾镁、腺苷蛋氨酸等;中草药有山豆根(肝炎灵)、苦参素等;抗纤维化药物有干扰素、秋水仙碱等。但是,理论上有某种“护肝”作用的药物,经吸收代谢后在体内未必有同样作用;且体内代谢过程极其复杂,加强或者抑制其中一个环节,亦难以预知其最终结果。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较好并且临床用药是安全的。多烯磷脂酰胆碱是在化学结构上与重要的内源性磷脂一致,主要进入肝细胞,并以完整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增加肝脏的修复功能,对抗各种损害,稳定肝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增加线粒体的能量,改善蛋白代谢,提高各类酶的活性,改善肝脏代谢,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促进蛋白合成方面,治疗前后两组白、球蛋白已呈上升趋势,组间和组内比较,疗效虽然有差异,但由于疗程太短,暂时无法判定远期效果,有待今后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2]王晓忠,吕琪,李秀玉,等.DSG-I型肝病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04,25(8):35-36

[3]殷更新.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临床应用.中国临床研究,2011(11):1047-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