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Semont方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改良Semont方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

孙会春王琳唐晶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61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改良Semont方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采用Semont法进行复位治疗,评价本组患者治疗后1周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44例患者治疗1周后,治愈26例,占59.09%;有效15例,占34.09%;无效3例,占6.82%;总有效率为93.18%(41/44)。本组44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愈22例,占50.00%;有效15例,占34.09%;无效5例,占11.36%;总有效率为88.64%(39/44)。结论改良Semont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半规管;疗效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以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最常见。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由于后半规管脱落的耳石在头部位置改变时扰动内淋巴激活毛细胞受体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和眼震,发病机制可能与嵴顶结石症学说和半规管结石症学说有关[1]。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为手法复位。本文对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采用改良Semont方法进行了治疗,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现将本次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PC-BPPV诊断依据。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8.8±8.4)岁,病程3d-2年,平均病程(9.2±2.3)个月。

1.2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Semont法进行复位治疗,具体步骤如下:①患者坐于治疗床床沿,双脚自然下垂,治疗者面对患者站立,手扶患者头部。②将患者头向健侧转45°,保持此头位不变,由坐位快速向患侧侧卧,此时后枕部靠床而鼻尖朝上。③头位仍不变,将患者由患侧卧位迅速经坐位变成健侧侧卧位。此时前额或鼻尖靠床而后枕部朝上。④将患者慢慢扶起取坐位,头略前倾。每一体位维持时间至眩晕和眼震消失,再保持1min。上述过程一般重复2次。

1.3观察指标按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标准进行评价:①治愈:患者经过治疗后,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②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眩晕或位置性眼震明显减轻,但未消失;③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眩晕或位置性眼震无变化,甚至有所加剧;或转为其他类型的BPPV。治疗后3天和1周后门诊复查,对来院复诊者再次行Dix-Hallpike试验,观察有无诱发性眩晕和眼震出现,如仍有眩晕和眼震,再次复位治疗。以后每隔1~2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询问症状及复发情况,直至3个月,无效及有效但仍有症状者可每隔1周行1次手法复位治疗。3次复位治疗无效的行前庭习服疗法或口服倍他司汀片缓解症状。

2结果

2.1本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临床疗效本组44例患者治疗1周后,治愈26例,占59.09%;有效15例,占34.09%;无效3例,占6.82%;总有效率为93.18%(41/44)。

2.2本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本组44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愈22例,占50.00%;有效15例,占34.09%;无效5例,占11.36%;总有效率为88.64%(39/44)。

3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以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最常见。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概念由Barany于1921年首次提出,是引起眩晕的第一大疾病群,其终生患病率为2.4%,其发病机理包括壶腹嵴顶结石学说和半规管结石学说。耳石脱落是后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基础,而耳石复位治疗基本建立在嵴顶结石症学说和半规管结石症学说之上。由于后半规管位置最低,管石易受重力影响掉落于此,故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率最高[2]。Semont法是一种治疗后半规管BPPV的快速耳石复位法,最早由Semont于1988年创立,之后流行于欧洲,并有学者对其进行了简化改进,也称半规管结石快速旋转解脱复位法,方法快速在半规管所在平面翻转180o,复位速度快、动作幅度大,对半规管产生震荡,可使粘在半规管壁上或壶腹嵴顶上的耳石先行脱落,再沿半规管总脚返回椭圆囊,可以成功的治疗由壶腹嵴顶耳石症引起的后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Semont复位法另一个最大优点是复位时,头位改变少,简单易学,更适用于颈部活动受限,不能行Epley复位法治疗的患者[3]。本组44例患者治疗1周后,治愈26例,占59.09%;有效15例,占34.09%;无效3例,占6.82%;总有效率为93.18%(41/44)。本组44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愈22例,占50.00%;有效15例,占34.09%;无效5例,占11.36%;总有效率为88.64%(39/44)。综上所述,改良Semont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田从哲,荣桂源,王平,等.改良李氏复位法和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对比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7,15(3):285-289.

[2]王晓燕,吉彬,雍军,等.改良Epley法与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的Meta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8):634-639.

[3]李进让,部世桢,田师宇,等.改良Semont方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短期疗效研究[J].中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7,24(5):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