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腹泻儿童中病毒检验的结果分析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3

探讨腹泻儿童中病毒检验的结果分析及意义

李春玲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100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泻儿童中病毒检验的结果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50例腹泻儿童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取粪便标本150份。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等的检验采用胶体金法检验,比较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感染腹泻儿童的基本资料有无差异,比较三种病毒的感染率,比较各年龄段病毒病原体的分布。结果: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感染腹泻儿童在年龄中位数、性别、居住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感染率达56.00%,肠道腺病毒感染率达25.33%,诺如病毒感染率达16.67%,混合感染达2.00%。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在患儿6~24个月,达患儿总人数的69.05%,肠道腺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在患儿23个月以内,达78.95%,诺如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在患儿23个月以内,达80.00%。结论:腹泻儿童中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最常见,其次是肠道腺病毒,且病毒感染类型与性别、年龄等无明显关联,而不同的年龄段与病毒病原体的分布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腹泻;儿童;病毒检验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andanalyzetheresultsandsignificanceofvirustestinchildrenwithdiarrhea.Methods:theobjectofthisstudywastoselect150childrenwithdiarrheainourhospitalfromSeptember2012toSeptember-2013.Theclinical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nd150stoolsampleswerecollected.Theinspectionofrotavirus,norovirus,entericadenovirusbycolloidalgoldtest,comparisonofrotavirus,norovirusvirusandthebasicdataofentericadenovirusinfectionofdiarrheachildrenhavenodifference,comparisonofthreekindsofvirusinfectionrate,distributionofallagesviralpathogens.Results:therewere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inthemedianage,sex,andresidencebetweenrotavirus,norovirus,andentericdiarrhoeachildren(P>0.05).Rotavirusinfectionratewas56%,intestinaladenovirusinfectionratewas25.33%,norovirusinfectionratewas16.67%,mixedinfectionwas2%.Thehighestpositiverateofrotavirusinfectionoccurredinchildren6to24months,upto69.05%ofthetotalnumberofchildren,thehighestpositiverateofentericadenovirusinfectionoccurredwithin23months,childrenwas78.95%,thepositiverateofnorovirusvirusinfectioninchildrenwiththehighestoccurredwithin23months,upto80%.Conclusion:diarrheainchildreninfectedwithrotavirusisthemostcommon,followedbyentericadenovirus,andthetypeofviralinfectionandgender,agehadnosignificantcorrelation,butthereisacertainrelationshipbetweentheageandthedistributionofdifferentviralpathogens.

Keywordsdiarrhea;children;virustest;

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1]。儿童尤其婴幼儿由于消化系统尚不成熟,机体免疫功能仍不完善,肠道菌群容易失调等原因,更易发生腹泻症状[2]。引起腹泻的病因可分为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在感染因素中病毒感染所占比例逐年升高[3]。旨在探讨腹泻儿童中病毒检验的结果及其意义,笔者所在医院展开相关临床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50例腹泻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50例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整理分析。150例腹泻儿童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1个月~12岁,平均(2.35±0.48)岁,病程1周~2个月,平均(1.58±0.28)周。所有患儿均符合病毒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24h内腹泻次数不少于3次;大便性状变化,多呈水样便,病程自限。

1.2方法

1.2.1检验材料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广州健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诺如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广州纳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肠道腺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上海通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2样本收集与保存在患儿出现腹泻症状后,尽早(1d以内)收集患儿粪便样本,样本的量要足(200~400mg),必须存放在干净无菌的容器中,放置于-20℃的冰箱内。在检验样本前,需将冷冻的粪便样本充分解冻,使样本恢复至常温[4]。

1.2.3检验方法在进行样本检测前,先将粪便样本、试剂盒内的稀释缓冲液、试剂及检测卡恢复至室温(20℃~25℃),避开阳光,选取适当的位置进行检验。将稀释缓冲液1ml加入试管中,再提取粪便样本:若粪便样本为固态,则选取50~100mg加入试管;若粪便样本为液态,则使用试剂盒内吸管吸取约100μl样本加入试管。将样本与稀释缓冲液充分混匀,沉淀约5min,取上清液于另一干净无菌的试管中。取出检测卡,水平放置,垂直收集管滴加数滴(3~5滴)于测试卡的样品位置中,等待10~20min,读取结果[5]。

1.3检验标准

查看反应窗的“C”标记处及“T”标记处是否出现检测线,若在10min内,两个标记处同时出现蓝色的条带,则认为结果为阳性;若在10min内,“C”标记处出现蓝色的条带,而“T”标记处未出现,则认为结果是阴性;若在10min内,“C”和“T”标记处均未出现蓝色的条带,说明检验结果无效,需重新检验1次[6]。

统计150例患儿粪便样本病毒检验的结果,比较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感染患儿年龄中位数、性别、居住地等一般资料情况,比较3种病毒的感染率,分析各年龄段病毒病原体的分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种病毒感染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感染腹泻儿童在年龄中位数、性别、居住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三种病毒感染率情况比较

轮状病毒感染率达56.00%(84/150),诺如病毒感染率达16.67%(25/150),肠道腺病毒感染率达25.33%(38/150),混合感染率达2.00%(3/150)。

2.3各年龄段病毒病原体的分布分析

分别对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肠道腺病毒的患儿进行统计,发现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在患儿6~24个月,患儿人数58例,达患儿总人数的69.05%,6个月以内感染患儿人数有10例,患病率11.90%,大于24个月的感染患儿人数16例,患病率19.05%;诺如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在患儿23个月以内,患儿人数20例,达患儿总人数的80.00%,大于23个月的感染患儿人数5例,达患儿总人数的20.00%;肠道腺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在患儿23个月以内,患儿人数30例,达患儿总人数的78.95%,大于23个月的感染患儿人数8例,达患儿总人数的21.05%。

3讨论

腹泻是我国儿童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1岁以内婴幼儿。儿童腹泻多由感染引起,常见的肠道感染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其中病毒性肠炎的主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肠道腺病毒等[7-8]。由于抗生素的不断运用,越来越多的腹泻患儿表现为病毒感染。

病毒性肠炎的发生机制往往是由于病毒入侵机体,进入胃肠道,着位于小肠绒毛顶部的柱状上皮细胞,病毒进行复制,作用于柱状上皮细胞后导致细胞变性及坏死,破坏小肠黏膜功能,致使水及电解质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在肠腔内形成肠液,导致临床表现为腹泻症状[9]。病毒感染是否引起腹泻症状同时也取决于机体的免疫能力强弱,感染病毒的量及病毒的侵袭力。本次研究显示,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感染儿童与患儿的年龄、性别及居住地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关联,提示预防儿童腹泻工作应针对每一位可能患病的儿童,无年龄、性别及居住地的区别对待;本次研究显示,轮状病毒感染率达56.00%,超过患儿总人数的一半,说明儿童腹泻中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最常见,其次是肠道腺病毒,感染率达25.33%,是儿童腹泻病毒感染的第二大致病病原体;本次研究显示,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在患儿6~24个月,而诺如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在患儿23个月以内,提示临床工作中可以根据患儿的实际年龄去考虑患病的可能性。轮状病毒性肠炎常呈散发,由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起病较急,发病时往往伴随体温升高及呼吸道感染症状。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大便特点典型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多呈稀释水状,黄色水样或蛋花样外观,无恶臭味。轮状病毒性肠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于3~7d内好转。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治疗病毒性肠炎有效药物仍较少,应加强家长及儿童的预防观念,以期降低感染率[10]。

综上所述,腹泻儿童中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最常见,其次是肠道腺病毒,且病毒感染类型与性别、年龄等无明显关联,而不同的年龄段与病毒病原体的分布有一定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邓莉,贾立英,钱渊,等.北京地区婴幼儿诺如病毒与轮状病毒所致腹泻的临床比较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4):398-401.

[2]任增志,孔元梅,王倩倩,等.重庆地区5岁以内儿童腹泻病毒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3,26(4):548-552.

[3]张玉侠,朱启镕,曾玫.上海市部分地区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103-104.

[4]闵沛,冯海娥,周肇魁.西宁市儿童腹泻患者病毒感染情况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9):117-118.

[5]廖炀,陈军华,朱朝敏,等.重庆婴幼儿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1):77-80.

[6]PloskerGL.Spotlightonpentavalentrotavirusvaccine(RotaTeq)inthepreventionofrotavirusgastroenteritis[J].EuropoBioDrugs,2010,24(2):117-122.

[7]谢鹏.赖氨葡锌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98-99.

[8]曾玫,陈洁,龚四堂,等.我国五所城市儿童医院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监测[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8):564-570.

[9]FrancoM,RuggeriR,DeloguT,etal.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ofrotavirusstrainsfromchildrenwithdiarrheainItaly2007-2009[J].JournalofMedicalVirology,2011,83(9):1657-1668.

[10]陆惠强,李晓萍,姜妍妍,等.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