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张彤梅1王紫晨2

1.天津市河北区新开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300000;2.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天津300000

摘要: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常导致机体多器官功能障碍,引起多种并发症发生。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高血压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病,晚期患者可合并出现肾、脑、心等各器官及组织的并发症,常常诱发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造成患者致死及致残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资料显示,采取健康教育前患者的高血压病知晓率约为26.60%,服药依从率为12.20%左右,血压控制有效率约为2.90%,而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的疾病知晓率为77.60%,服药依从率为38.60%,血压控制率为20.90%。研究可见除采用长期降压药物治疗外,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高血压病开展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健康教育的对象

1.1高血压病患者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①未使用任何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在不同日进行的3次血压测量中,舒张压≥90mmHg或收缩压≥140mmHg者;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并且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但血压不超过140/90mmHg者。轻度(1级)高血压病:血压波动分为在(140~159)/(90~99)mmHg;中度(2级)高血压病:血压波动范围为(160~179)/(100~109)mmHg;重度(3级)高血压病:血压范围在180/110mmHg。

1.2高血压病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低钾、低镁、低钙、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高盐饮食、肥胖、父母中有一人或两人均有高血压、精神长期紧张及焦虑者等。

1.3患者家属

高血压病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长期服药,出院后血压控制药物治疗多在家庭中进行,因此在进行有关健康教育时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发挥家庭的监督作用,从而提高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和健康教育的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2健康教育的形式

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时,应该考虑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心理状况、文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干预形式。健康教育形式包括口头宣教、报刊、宣传栏、健康咨询、集体授课、个别谈话、书面教育、示范教育、家庭随访、电话提醒等多种形式,根据患者不同特点选用针对性的适用方法。

3健康教育的内容

3.1疾病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述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包括诱发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血压控制有效指标、血压控制的意义、疾病常见并发症及其以防措施等,提高患者高血压病疾病认知率,使其正确认识自身病情,积极配合长期治疗。

3.2饮食指导

高血压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控制其每日对钠的摄入量,进而降低诱发高血压病的高危因素,减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并发症等。饮食指导重点在于限盐、补钾。患者每日的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g以下。通过控制钠摄入量进一步降低过度肥胖、血容量升高、老年心肾功能不全以及有遗传高血压病史患者的高血压病发病率。

3.3生活方式

肥胖是诱发高血压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控制患者体重有重要意义。应建议患者减少高热量、高盐、高脂肪的食物的摄入量,在增加营养的同时应调节膳食平衡,控制总摄入量。有研究显示,饮酒可导致降压药的疗效下降,因此应嘱高血压患者尽量避免饮酒吸烟,每周的饮酒量控制在超过300ml以下,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4心理指导

高血压病同时也属于一种身心疾病,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偏执等不良情绪。有临床研究表明,精神紧张及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均可引起高血压病。因此护理人员通过了解患者性格特点、躯体状况、家庭及社会背景等,了解引起其精神紧张的因素,给予针对性心理指导,训练其自我控制能力,消除紧张刺激的心理,维持机体内环境与心理平衡稳定,学会保护自身身心健康。

3.5用药指导

高血压病患者多为老年人,治疗周期较长,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因此给予患者正确指导的用药指导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降压药物主要包括5大类,即钙离子拮抗剂、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使用抗高血压药时应告诉老年患者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副作用,指导老年患者及家属坚持服药治疗,帮助老年患者建立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同时教育患者服药剂量必须按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徒然撤换药物,提醒患者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学会自我观察及护理。

3.6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个体的需要、病情特点、年龄、身体耐受程度等制定合适的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方案,注意运动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及时调整运动强度。运动锻炼的方式应该以有氧运动为宜,主要包括:慢跑、步行、骑自行车、跳健身操、打太极拳、跳交际舞等。每次运动时间在20~30分钟,运动频率可安排每周30次。

4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钠盐摄入量、膳食指标、对待疾病的态度、血压控制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吸烟、饮酒及运动锻炼情况、危险因素患者的行为及血压值及改变情况、服药依从率、血压控制有效率、治疗有效率、患者的治疗费用增减情况等。经过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疾病认知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

5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健康教育还存在一定的缺点与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⑴护理干预中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尚未形成系统性、完整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⑵护理人员中常常存在学历不高、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技能训练水平不足等问题;⑶往往不能重视康教育效果评价,导致健康教育只停留在形式而无实质性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护理人员需要提高对健康教育理论、高血压病相关知识、预防医学以及统计学的认识,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减轻由于慢性疾病不断增加对我国造成的巨大经济和社会负担。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干预在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在患者血压控制管理过程中的实施科学、针对、有效的健康教育,进而维持患者血压稳定,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