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认知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汝晓蕾

黑龙江农垦神经精神病防治院154007

摘要:目的探究认知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心理焦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30例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后,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焦虑状态,睡眠质量有所改善,均达到较满意疗效,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及时实施有效的认知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恐慌心理,改善睡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认知;心理护理;焦虑

认知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心理治疗中被普遍应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心理-社会干预疗法,它是最广泛使用的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1]。现抽选我院收治的30例心理焦虑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认知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心理焦虑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6~37岁,平均年龄(25.5±2.3)岁。

2认知心理护理及行为干预

2.1认知心理护理

2.1.1鼓励患者倾诉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看法,评估患者的认知模式。

2.1.2确定问题,护士可以通过提问、自我省查,以及两种技术的结合寻找患者认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认知模式导致的情绪、行为反应[2]。所谓提问,就是护士提出某些特定的问题,把求助者的注意力导向与他的情绪密切相关的方面,对于某些重要的问题,护士可以变换几种方式提问,这样可以使问题突出,从而使患者能够把他意识到的和未意识到的经验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发现自己思维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主动加以改变。所谓自我省查就是鼓励患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看法进行细致的体会和反省。

2.1.3协助患者理清思路,让患者认清自己的思维模式与现存的情绪和行为的关系。

2.1.4纠正核心错误观念,鼓励患者调动内在潜力,慢慢改变固有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认知模式,即认知重建。改变认知模式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护士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要近功求利,先和患者针对具体的一件事情进行讨论,可以从一件事引发多种思维模式,即发散式思维,然后再停止以前的固有思维的先占思维,再启用新模式下的思维,经过如此反复训练,患者就会慢慢改变认知模式。

2.1.5认知复习,患者在护士的协助下能够确定自己的认知问题,并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运用新的认知模式,但在实际生活中,患者还会有一些固有的、先占思维支配自己,所以进行认知复习,巩固新观念才能使患者灵活应对以后的应激事件,可以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给患者提出相应的任务,例如可以让患者在实际情景中继续使用新的思维模式应对外界压力,经过反复多次的训练,患者才能熟练掌握。

2.2行为干预

2.2.1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通过语言、音乐等媒介,让患者放松,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也可以帮助患者睡眠,减轻疼痛、发麻等躯体不适,因此,放松训练是临床使用较为普遍的方法[3]。放松训练环境要求:光线柔和,环境安静,坐位或卧位舒适,全身放松无紧束感。

具体操作方法:放松训练分为浅部肌肉放松、深部肌肉放松和精神放松。护士运用轻柔的音乐,让患者躺在或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然后用言语指导患者做放松训练,言语注意语音、语调、语速适宜,先让患者想象身体的紧张,再想象放松局部,顺序自下而上,从脚到头;接着让患者做深部肌肉放松,先紧张某部位肌肉,再放松某部位肌肉,顺序至上而下,从头到脚;最后让患者进行精神放松,护士给患者描述一个美好的环境,让患者随着护士的指导语充分发挥想象,进行精神放松。

2.2.2行为训练

患者的行为往往在不断学习中获得,并在不停运用中固化。护士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对患者的行为进行矫正。具体方法包括:

2.2.2.1强化

强化是获得新的行为或增强原先已有的行为。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指个体由于某种行为获得奖酬而引起该行为出现频率增强,作为奖励的强化因素有很多种,如护士经常使用赞扬的方式;负强化指某一行为受到惩罚而出现频率减少。

2.2.2.2消退

消退是一种获得性反应,被反复引起而无奖励的效果,最终导致这种行为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消退。

2.2.2.3模仿法(modelling):又称示范法,护士向患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得到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护士的人格、对事物的认知本身对患者就是一个示范作用[4]。患者在和护士沟通交流过程中,患者自觉不自觉都会向护士学习。

2.2.2.4塑造

塑造是指通过强化、消退以及示范等作用使个体的行为向预期方向发展,这个过程称为行为塑造。

2.2.2.5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法可用于帮助患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

具体操作方法:(1)教会患者掌握放松技巧;(2)建构焦虑等级,把引起焦虑的事件或情景排序,从最小到最大排序,最小焦虑是0,最大焦虑是l00,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焦虑等级表,0代表完全放松,l00代表高度焦虑;(3)系统脱敏:系统脱敏是让一个原先可引起焦虑的刺激,在患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患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暴露事件可以为想象暴露和实际暴露。想象暴露让患者想象最低等级的刺激事件或情景,当他确实感到有些焦虑紧张时,令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待平静后重复上述过程。每次放松后护士都需要询问患者有多少焦虑分数,如果分数超过25分,就需要继续放松。反复次数不限,直到患者如此想象不再感到紧张焦虑为止。在想象暴露的基础上再进行实际暴露,将患者置身于原先引起焦虑的事件或情景中,再使用放松对抗焦虑紧张。

3结果

对30例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护理及行为干预后,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焦虑状态,睡眠质量有所改善,均达到较满意疗效,护理满意度达100%。

4讨论

认知行为理论包括许多具体理论,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艾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Meichenbaum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5]。认知行为强调认知活动在心理或行为问题中的作用,在社会工作的实务中既采用各种认知矫正技术,又采用行为治疗技术,可获得较好的心理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抽选我院收治的30例焦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及时实施有效的认知心理护理及行为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恐慌心理,改善睡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爽,袁芳,张晓双,郝燕妮,李颖.心理护理对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12):158.

[2]石翠,庞庆华,卢茵.认知行为干预心理护理在透析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26):110-111.

[3]刘文秀,张凤娣,林美红.心理护理及认知行为联合对产妇焦虑抑郁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13):134-136.

[4]杨育芳.评价认知行为及心理护理对恐惧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8).

[5]王红英.心理护理与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4):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