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脏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单秋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糖尿病肾脏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单秋妹

单秋妹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301700

摘要: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并且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因。糖尿病肾病具有发病隐匿的特点,易引起肾功能不全与尿毒症等并发症。血液透析属于肾脏代替疗法,是维持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命可靠安全的关键手段,但具有并发症多,风险大等问题。因糖尿病肾病患者大部分为中老年群体,护理难度较大、合并症过多且病死率高,因此对患者来说,做好临床工作的意义重大,旨在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研究发现

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在于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控制,即尽快去除感染、高血压以及低血压等因素[1],同时建立血管通路并保持其畅通;此外,还需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改善,血液透析充分,对脂质代谢紊乱的情况进行及时纠正,减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机率[2]。血液透析中糖尿病肾病患者极易发生并发症,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而临床护理的实施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心理护理

因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程较长,且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在患者病情进展至尿毒症时期,则需通过血液透析使生命得以维持[3],研究指出,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长期折磨,外加血液透析时频发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以及疾病给家庭带来的影响,患者极易产生绝望、悲观、自卑、抑郁以及紧张等消极情绪[4],将有效及时的心理干预措施运用于患者临床护理中可使大部分患者消除焦虑与悲观的情绪,同时还可使患者心理压力被减轻,正视自身的疾病,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5]。

2.血糖控制

每位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每一个血液透析的周期均会丢失一定量的葡萄糖,在无糖透析的状况下,低血糖情况更易发生。伊蒙,谢红浪[6]对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展开了调查,结果发现出现低血糖反应的患者有4例,占比为5.7%,并且患者在透析2h至结束透析时,发生低血糖的机率与慢性肾小球病变血液透析的患者相比明显要高。因此在患者透析时,需加强对患者的巡视,不时询问患者的感受,一旦患者出现语言障碍、大汗淋漓以及反应迟钝等低血糖情况,需即刻给予40ml-60ml的葡萄糖50%静脉推注;需注意的是,每位患者应用胰岛素的剂量均需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并且透析之前不可给予胰岛素使用,防止出现低血糖[7]。

3.饮食干预

作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基础,饮食护理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营养状况是维持患者生命的关键。石琼[8]研究表明,控制饮食可使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体重、肾功能以及营养状态得到显著改善,还可减少并发症,确保血液透析的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患者饮食的了解,在不影响疾病的基础上,制定出满足患者需求的膳食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食欲。郭凯锋,陈海冰,贾伟平[9]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通常具有蛋白质代谢紊乱的情况,外加血液透析极易导致少量的蛋白质丢失,因此应当合理指导患者选取优质蛋白食物,例如牛奶、瘦肉以及鱼等等,并且确保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在1g/kg-1.2g/kg。此外,还需对钠盐的摄入进行限制,减少含钾高的食物,以免出现高血钾[10]。

4.血管通路的维护与并发症预防

4.1血栓形成

研究指出糖尿病肾病患者内瘘失败率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相比明显要高,主要原因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因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广泛血管病变情况,外加血液的粘稠度较高,血管条件较差,因而极易形成血栓,对内瘘造成堵塞,进而对内瘘的成熟与使用寿命造成影响[11]。有效预防对策为:①患者透析后指压一刻钟左右,确保内瘘血管畅通;②术后尽量将患者肢体抬高,加强术肢锻炼与营养,充分扩张血管;③内瘘术后合理应用抗凝剂,对血栓堵塞内瘘进行预防,若形成血栓,则需尽早采取外科处理措施;④做好相关健康教育工作,保持患者穿刺部位皮肤的干燥清洁,禁止在内瘘侧肢体测量血压、输液及注射;⑤指导患者血管自我检查,通过触摸了解其震动的情况,若无震动,需尽快就医,日常生活加强屈腕运动与握拳锻炼,促进血液循环[12]。

4.2血肿

多数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管脆性大,因此穿刺时极易出现破损的情况,若患者穿刺时发生血肿,应当及时对其采取冰袋冰敷措施[13],1d后可热敷;预防的重要举措在于内瘘应当等到六至八周成熟后方能使用;若患者为首次使用,则护理人员应当掌握熟练的技术,确保一次即可穿刺成功,切忌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减少血管壁与皮肤瘢痕的形成[14]。

5.血压维持稳定

低血压是透析时常见并发症,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透析后期因减少了脱水有效循环的血量,患者进食后胃肠道消化液大量分泌,机体循环的血量不断向胃肠道分配,在不断减少机体循环血量后,患者便会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15]。对此,若患者存在低血压倾向,可采取高钠序贯透析措施,必要时可行低温透析,控制透析温度在35℃左右[16];此外,还应当对脱水量进行控制,避免患者透析时期体重过多增加;若透析时发生低血压,需即刻停止超滤,将血流的速度减慢,选取平卧位,必要情况下可给予100ml-200ml的生理盐水静脉输注[17]。

6.小结

DN为糖尿病患者一种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18]。DN的发生和进展均与血管紧张素、肾素、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系统存在密切相关性,因此,在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应用ABR、ACEI等药物,能够取得良好的降血压效果[19],同时还可促进肾小球滤过率得到有效改善,进而可使蛋白尿排泄得到有效减少,延缓患者病情的进展速度[20]。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大部分是中老年患者,因此临床护理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护理人员应当依照患者个体化的不同为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血液透析护理措施,延缓或者控制病情的进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期均能够得到提高。[21]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血液透析治疗时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原发病,维持血糖与血压的稳定,建立较好的血管通路,并改善其营养状况[22]。

参考文献:

[1]张岱,叶山东,陈超.尿系列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OL].安徽医学,2017,38(03):339-342.(2017-04-07)

[2]郑曼舒,孟凡荣,魏汉林,董静,马新英,支艳,王晓彤,马建伟.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尿KIM-1、β_2-MG含量变化与湿热兼夹证关系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7,36(02):128-130.

[3]邹冬梅,任建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炎性因子及相应抗炎药物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04):728-732.

[4]叶尔肯?吐尔逊江.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9):95.

[5]万利,高秀.糖尿病肾脏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17,16(01):54-56.

[6]伊蒙,谢红浪.糖尿病肾脏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6,25(05):461-465.

[7]孙林,陈超.加强对正常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认识[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6,5(04):145-151.

[8]石琼.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5):94.

[9]郭凯锋,陈海冰,贾伟平.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流行病学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03):162-166.

[10]陈利佳,吴敏,冯延欢,黄佑群,臧丽,付平,刘芳.糖尿病肾脏疾病动脉硬化指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6(01):57-61.

[11]陈小瑜,杨艾,吴红梅,杨茗,刘关键,董碧蓉.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躯体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10):1201-1205.

[12]刁永书,黄佑群,马登艳,温月,冯延欢,付平,刘芳.糖尿病肾脏疾病住院患者初诊时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四川医学,2014,35(04):506-509.

[13]安然,刘苇苇,陈惠,倪青.糖尿病肾脏疾病病证结合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3,6(01):65-70.

[14]刘东伟,王建生.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预后生存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04):350-352.

[15]周强,仝小林.经方在糖尿病肾脏疾病治疗中的运用[J].中医杂志,2011,52(17):1459-1462.

[16]高彦彬,刘铜华,南征,甄仲,周强.糖尿病肾脏疾病中医诊疗标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06):548-552.

[17]沈霞蔚,邓德明,孙爱萍.p38MAPK在糖尿病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01):206-209.

[18]朱淑媛,鲍晓荣.糖尿病肾病足细胞自噬异常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7,18(06):561-562.

[19]糖尿病肾病降糖策略专家研讨会在沪举行[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07):594.

[20]楚加元.肾康注射液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综述[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4,28(02):76-78.

[21]沈冲,耿丽丽,袁国会,原红霞,赵雪东.肾功能减退速度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07):872-873.

[22]陈团营.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的中医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7):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