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提高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优质护理对提高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王悦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蓟州区301900

摘要:目的:研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对服务满意度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疗的8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随机非盲实验并分组,Ⅰ组施行常规护理,Ⅱ组施行优质护理,观察评估两组对患者服务满意度的提升情况。结果:经服务问卷调查,Ⅱ组相对Ⅰ组在服务总满意度上显著提高,达到97.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Ⅰ组,Ⅱ组患者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上均显著改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推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其临床服务体验,值得推荐。

关键词:出血性脑卒中;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改善效果

出血性脑卒中(Hemorrhagicstroke)是神经内科罹患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多发于年龄≥50岁患者,且男性占比高于女性。一旦发病,往往会给患者造成多种功能障碍,因此除了积极规范治疗外,做好相关的护理指导工作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也甚是重要。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将优质护理理念引入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经研究证实该护理方案能够改善病情,提升患者的服务体验。现作如下表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疗的8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统计观察,入选患者均参照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依据判断且相符[1]。其中男患者47例,女患者33例,年龄段41~78岁,平均(62.1±5.4)岁。对患者进行随机非盲实验分组,Ⅰ、Ⅱ组(40例/组)各项基线数据经统计对比(P>0.05),满足研究对照条件。

1.2方法

Ⅰ组施行常规护理,包括指导检查、入院教育、对症处理合并症等。Ⅱ组施行优质护理,由医护人员在系统培训及考核后成立优质护理小组,负责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并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具体包括:①接诊护理。综合评估患者病情,视患者病情给予严密生命体征监测、不间断氧疗、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及使用冰帽或冰枕等处理,必要时将患者转至ICU,行气管插管等处理[2]。②用药护理。患者在经静脉使用各种药物时,需加强巡视,重视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静脉滴注类药物种类不同,其输注速率、输注量也存在差异,因此应做到合理掌控;部分需建立多通路治疗者,更需要注重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包括血压、神色、心率等,并在使用药物前明确各类药物的药理知识、配伍禁忌等。③特殊干预。在急性期,向患者提供冰帽、冰枕等亚低温处理,以减轻脑内血氧供应不足、细胞过度代谢的问题;部分接受气管切开手术者,还需坚持使用湿化器湿化气道[3]。定期清洁口腔(3次/d),并对症对各种并发症进行处理等。④膳食指导。计算获取患者的日需热量,根据计算结果为患者提供适量的流质食物进食或鼻饲,同时嘱患者养成规律作息、饮食的习惯,夜间尽量不进食等。⑤情绪安抚。注重每日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及时掌握其情绪变化,以给予有针对性的情绪安抚及鼓励,教会患者通过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及治疗。

1.3评估项目

采取自行设计的临床服务问卷调查两组的服务满意度,选项设服务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项,采取当场发放、回收的方式统计,回收率100%。同时以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为参照,评估两组不同施护阶段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生活自理状况[4]。

1.4统计数据分析

将实验数据输入统计源软件(版本:SPSS17.0)处理,由X2(或t)执行对计数(或计量)数据的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方案对患者服务满意度的提升情况

经服务问卷调查,Ⅱ组共39例对此次服务内容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包括服务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分别有23例、16例和1例,总服务满意度为97.5%;Ⅰ组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者共32例,其中服务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各有10例、22例和8例,总服务满意度为80.0%。可见Ⅱ组相对Ⅰ组在服务总满意度上显著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方案对患者病情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

相比Ⅰ组的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16.8±4.3)分、(45.3±10.8)分],Ⅱ组患者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上均显著改善,分别为(13.9±4.8)分和(54.8±12.6)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脑中风病型之一,又称脑溢血、脑出血,是脑实质内血管在非外伤因素作用下破裂而造成的一种出血现象。由于病情凶险,多于患者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急性起病,因而该病对临床护理有较高的要求。

优质护理是现代医疗服务行业倡导的一种护理模式,目前已在我国得到较广泛的开展。其宗旨是“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贴合患者病情与身心的一系列护理服务。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开展优质护理,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同时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其临床服务体验也具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中,我们对此看法大致相同。Ⅱ组按优质护理理念施行干预和指导后,该组患者的服务总满意度达到97.5%,且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测结果均显著改善,整体干预效果较Ⅰ组更为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推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其临床服务体验,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胡梅.优质护理对提高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7,7(12):178-179.

[2]王晓杰,遆丹阳,杨立新,等.优质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7):181-182.

[3]李俊芳.优质护理对提高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9):166-167.

[4]宋洁茹.优质护理对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疗效及满意度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4):103-104.

[5]黄玉娟,冯惠颜.优质护理服务对脑卒中患者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7(15):36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