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的疗效分析

寇乐

天津宝坻区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科301800

摘要:目的:分析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的疗效。方式: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天津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为颈胸段脊柱肿瘤患者60例,采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行走情况,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比较。结果:术后患者的行走情况,Frankel神经功能情况均优于术前。结论:在颈胸段脊柱肿瘤治疗中,采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全脊椎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颈胸段脊柱肿瘤

目前临床治疗脊柱肿瘤的方式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复发率高,由此有学者认为全脊椎切除可减少肿瘤复发率[1]。但采用全脊椎切除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术后需考虑脊柱稳定性重建。本研究针对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天津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为颈胸段脊柱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40.29±11.37)岁;病程2~18个月,平均年龄(4.31±1.45)个月。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脊柱疼痛、肌肉功能部分缺失或受损等。病理类型:15例骨巨细胞瘤、12例神经纤维瘤、9例骨母细胞瘤、7例甲状腺滤泡转移癌、6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浆细胞性骨髓瘤、1例其它转移性肿瘤、1例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Ewing肉瘤、1例动脉硬化骨囊肿、1例脊索瘤。

1.2手术方法

(1)术前全身麻醉后,根据患者病情规划手术切口,术中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经后路患者27例,取俯卧位,术中植入椎弓根钉,切除椎板,作椎管减压,采用钉棒系统撑开椎体间隙,观察松解神经,处理间隙,间盘摘除采用线锯方式,重建脊柱的稳定利用钉棒系统(威高84-363)进行。经胸骨入路患者33例,取仰卧位,术中切除顶椎棘突和横突,椎管减压,游离硬脊膜粘连部分,钝性剥离直至椎体侧方,以致充分显露椎体两侧,选择损坏患者椎间盘,作两柄骨刀,确定截骨角度,作截骨(V型),放置钉棒系统。撑开椎体间隙,观察松解神经,处理间隙,摘除突出间盘,将融合器放入椎间,植骨,上棒。(2)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予以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且联合神经营养类药物。术后卧床5d~7d。

1.3评价指标

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脊髓损伤程度,采用Frankel分级方法进行评价;出院后,随访行走、肿瘤复发情况。

1.4统计方法

借助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数据,采用(x±s)、百分比分别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且分别采用t、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术前术后脊髓损伤程度比较

患者均完成手术,围术期内均无死亡,疼痛减轻、伤口愈合情况良好,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患者术前术后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比较[n,(%)]

注:手术前后比较,P<0.05

2.2患者术前术后行走情况比较

治疗后,患者行走情况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患者术前术后行走情况比较(x±s)

注: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比较,P<0.05

3.讨论

颈胸段脊柱(cervicothoracicjunction,CTJ)处于脊柱特殊部位,多指C7~T4;脊柱肿瘤能损伤患者诸多椎体,对器周围的血管以及器脏造成严重破坏,进而影响其他椎体以及各个附件[2],因此手术难度较高。当下,放疗化疗等方法随着脊柱肿瘤治疗新技术的提出,有利于优化脊柱肿瘤的临床效果。但是脊柱外科治疗的重要、根本手段是手术彻底切除受累脊柱。术前借助CT扫面、穿刺检测并确证肿瘤的类型、部位,才能针对性的制定治疗方法。全脊椎切除手术应用于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能将肿瘤完全切除,术后减少局部复发;且可将脊髓充分减压,实施脊椎重建,脊椎的稳定性能恢复状况能达到预想效果,以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全脊椎切除手术入路方式包括后路或后外侧入路切除、经前外侧胸腔入路、经前路切除等不同的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肿瘤部位合理选择入路方式,确定手术治疗方式。例如后中正入路可应用于椎旁肿块较小只侵入两节段的良性肿瘤。钉棒系统治疗术能有效降低脊椎手术难度,达到良好的内固定效果;且通过精准观察后再实施操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术中会该白脊柱结构,因需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即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以致最大恢复受损脊柱的稳定性,甚至恢复原有高度,控制脊柱功能退变,进而提高疗效。本研究通过予以颈胸段脊柱肿瘤对象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术后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相比较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后,患者行走情况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予以颈胸段脊柱肿瘤患者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能有效改善Frankel神经功能状况,行走情况,疗效显著。研究结果与周伟、尚静波[3]等人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疗效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鹏飞,戴志唐,戴建.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6,20(06):442-150.

[2]刘军.脊柱颈胸段全脊椎切除术内固定重建的生物力学[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4):184-185.

[3]周伟,尚静波,李仁波.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