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化疗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术后早期化疗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何红丁利娟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23000

摘要:目的:分析术后早期化疗对Ⅲ期结直肠癌(CRC)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44例Ⅲ期CRC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72例。A组给予术后早期化疗,B组给予术后晚期化疗,对比临床预后效果。结果:A组的术后2年生存率为95.83%,B组为93.06%;对比无差异(P>0.05)。A组的复发率为6.94%,B组为22.22%,对比差异明显(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2%,B组为12.50%,对比无差异(P>0.05)。A组术后1年的HRQL(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评分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Ⅲ期CRC患者行术后早期化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生存率高、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偏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早期化疗;Ⅲ期结直肠癌;临床预后

结直肠癌(CRC)是临床消化内科的高发恶性肿瘤,其好发于>65岁老年群体。临床中多通过手术治疗纠正病情,但术后需要辅助化疗以提高远期疗效。化疗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同样存在较高的复发率[1]。Ⅲ期CRC患者的病情较危重,临床中多为其进行术后早期或晚期化疗,但效果存有差异。研究中选择本院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44例Ⅲ期CRC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术后早期化疗对该病临床预后的影响,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44例Ⅲ期CRC患者为研究主体。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直接批准。将其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72例。A组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范围是41-78岁,平均(60.24±1.32)岁;其中,ⅢA期6例,ⅢB期31例,ⅢC期25例。B组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范围是40-75岁,平均(60.41±1.21)岁;其中,ⅢA期8例,ⅢB期30例,ⅢC期24例。对比以上数据,不存有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A组给予术后早期化疗:术后48h即进行化疗,选择FOLFOX化疗方案。第1d,将130mg/kg的奥沙利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337)溶入到500ml的葡萄糖水(5%)中,给予静脉滴注治疗,滴注时间应>2h。再以200mg/m2的亚叶酸钙(江苏大红鹰恒顺药业生产,国药准字H20080718)进行2h的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2d。以400mg/m2的5-氟尿嘧啶(上海旭东海普药业生产,国药准字H31020593)进行静脉推注治疗,再以600mg/m2进行22h的静脉滴注治疗。每2周进行1次化疗,共治疗10个疗程。B组给予术后晚期化疗:化疗时间为术后1个月,具体方法同A组。两组化疗期间均辅以维生素、水化和止吐等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2年的生存率与复发率,并记录恶心、腹泻、骨髓抑制、呕吐、贫血、外周神经感觉异常、吻合口瘘、肠梗阻、脏器功能衰退、胃溃疡、心律失常、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过敏等不良反应情况;同时利用HRQL评分评估患者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总分为100分,分数高者,生活质量佳。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HRQL评分用()表示,行t检验,生存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用(%)表示,行x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生存率与复发率

A组的术后2年生存率为95.83%,B组为93.06%;对比无差异(P>0.05)。A组的复发率为6.94%,B组为22.22%,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生存率与复发率[n(%)]

2.2对比不良反应情况

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2%,B组为12.50%,对比无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对比不良反应情况[n(%)]

2.3对比HRQL评分

A组术后1年的HRQL评分为(72.15±6.57)分,B组为(63.28±6.15)分,对比差异明显(t=8.363,P=0.000)。

3讨论

CRC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经手术治疗后,患者5年内的生存率约为60%,但存有复发或远处转移的风险[2]。有数据显示,Ⅲ期CRC患者的疾病复发率约为30%,所以需在术后辅以化疗。奥沙利铂是效果较佳的抗癌药,其对肿瘤细胞的抵抗作用明显,可有效结合DNA,并对细胞产生较高毒性作用[3]。5-氟尿嘧啶是临床中应用率较高的化疗药物,其单纯使用的有效率约为10%,而其与亚叶酸钙联合使用后,有效率可明显提升。实践证明:肿瘤病灶切除后,原本处于非增殖状态的细胞会步入增殖期,且术后24h,其增殖速度明显加快,于术后2-3d达到增殖高峰,并于7-10d转至正常状态[4]。这些增殖细胞对术后化疗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手术操作会降低机体免疫力,使其凝血功能提升,同样会导致肿瘤增殖。因此,应于术后48h给予化疗干预[5]。

结果为:A组的术后2年生存率(95.83%)略高于B组(93.06%)(P>0.05);复发率(6.94%)低于B组(22.2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9.72%)略低于B组(12.50%)(P>0.05);术后1年的HRQL评分高于B组(P<0.05)。与刘同明[6]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术后早期化疗能够改善Ⅲ期CRC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其复发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可名,王小红,孙世元,等.磁共振扩散成像在复发性结直肠癌化疗早期疗效评估的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3):51-52.

[2]庞明辉,罗珅,侯能易,等.结直肠癌患者外周循环肿瘤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7(1):35-37.

[3]杨群草,郝楠,康小云.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主观睡眠质量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4):383-388.

[4]宋林杰,那兴邦,李松岩,等.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察[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7(12):1098-1101.

[5]许剑民,常文举,韦烨.结直肠癌个体化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瓶颈及突破策略[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7(7):653-656.

[6]刘同明,朱士红.早期腹腔低渗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在进展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7(10):1524-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