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王欣高明军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114000

摘要:目的:评价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0例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各35例进行传统固定义齿修复的对照组、固定义齿修复的实验组。对比两组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治疗期间出血指数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修复前两组患者出血指数结果对比,P>0.05。治疗后对比治疗前出血指数明显下降,实验组改善最为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而言,修复治疗上固定义齿整体疗效明显优于活动义齿,具有实施价值。

关键词:固定义齿;活动义齿;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效果;出血指数

引言:

牙周病(PD)伴牙列缺损属于口腔科常见性疾病,也是棘手的难题,发病情况下明显影响正常的咀嚼功能、口颌美观情况、发音情况等,尽早进行修复治疗是保证生理功能、生活质量的关键[1]。关于PD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上义齿的选择,有活动、固定两类。有研究指出,PD伴牙列缺损行固定义齿修复整体治疗优势明显,具有修复效果好、持续时间长等价值,是理想修复手段[2]。基于此,本文就我院70例PD伴牙列缺损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总结修复治疗期间活动和固定义齿的方案以及价值,为PD伴牙列缺损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PD伴牙列缺损患者,病例选自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总计70例。患者入院时口腔检查,基牙松动度Ⅱ-Ⅲ级,牙槽骨吸收长度超过根长>50%。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进行实验对象分组,每组PD伴牙列缺损患者各35例。实验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在48-68岁之间,均值(60.30±10.30)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50-70岁之间,均值(60.60±10.50)岁。实验组、对照组PD伴牙列缺损患者例数相同,年龄、性别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全口牙列、牙体、牙周详细检查,符合义齿修复治疗标准,并进行牙周病积极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义齿修复治疗。

对照组——活动义齿修复治疗。准备修复治疗所需要的相关材料、模型,制作圆锥形活动义齿,并综合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可携带模型并制作内外冠,根据患者表述选择试戴最舒服的内外冠置于硅胶印模内灌注树脂材料安插固定,内冠事先涂抹凡士林。

实验组——固定义齿修复治疗。综合PD伴牙列缺损患者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程度等情况确定人工牙的排列、修复体情况。取缺牙间隙端天然牙作固定义齿牙基,定位制作、人工牙连接工作均在牙基上完成,并借助黏结剂固定于天然牙上。

1.3观察指标

记录PD伴牙列缺损修复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修复前后出血指数变化情况。

1.4指标评价标准

1.4.1疗效评价标准[3]

显效标准——牙基松动度≤Ⅰ级,义齿完全满足患者生活所需且就位良好,无见炎性反应表现。

有效标准——牙基松动度维持Ⅰ-Ⅱ级,义齿可以满足基本生活所需,但基托下有轻微炎性反应情况。

无效标准——显效、有效义齿修复表现均未达到。

1.4.2出血指数评定标准[4]

出血指数进行分数评定,0分为不出血,5分为有出血倾向,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生理状态越佳。

1.5统计学方法

PD伴牙列缺损修复患者实验研究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算。治疗总有效率等计数指标以%形式展开,X2检验;出血指数等计量指标以形式展开,t检验。P<0.05——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PD伴牙列缺损修复患者组间疗效对比

实验组、对照组PD伴牙列缺损修复患者具体治疗效果结果见表1。实验组总有效率94.29%(33/35)高于对照组68.56%(24/35),经统计学软件计算X2=7.6518,P=0.0056。

表1PD伴牙列缺损修复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PD伴牙列缺损属于口腔常见性疾病代表,病因是牙支持组织出现病变,患者有明显的牙齿松动、炎性反应、出血以及咀嚼障碍等表现,影响日常基本生活并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心理情绪。PD伴牙列缺损以义齿修复术治疗为主,以人工替代材料完成修复,改善口颌系统形态、功能[5]。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均为主要修复方法,活动义齿修复是利用患者剩余天然牙、基托下黏膜、骨组织的基础上以人工牙恢复缺损牙,通过改善形态、功能提高牙齿修复能力,可以自行摘带。固定义齿修复是通过固定装置将缺牙两侧预备好的种植体连在一起,最大可能上改善生理功能、解剖形态,具有稳定、固位作价值,加上修复表面光滑且接触严密,规避牙龈萎缩、炎性反应等问题[6]。

此次实验选择了PD伴牙列缺损患者70例,并进行活动、固定义齿修复效果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PD伴牙列缺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修复后出血指数为(1.01±0.50)分,对照组PD伴牙列缺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56%、修复后出血指数为(1.60±0.30)分。经统计学计算,组间治疗效果、出血指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取固定义齿修复的实验组优于采取活动义齿修复的对照组,P<0.05。

结语:

综上所述,PD伴牙列缺损行固定义齿修复安全性、有效性优势突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国麟.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62-64.

[2]曲祉成.活动及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7,(3):214.

[3]钟广军.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7):156-157.

[4]胡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活动和固定义齿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4):151.

[5]杨叶青.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6,(9):89-89.

[6]舒悦.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中的疗效对比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7,(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