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EP方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比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IP、EP方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比观察

苏志新

邵阳市中医医院肿瘤内一科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应用IP方案与EP方案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在2016.5-2018.5,研究对象为64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IP组32例使用IP治疗方案,EP组32例采用EP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IP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5.62%)与EP组(68.75%)之间差异性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期间IP组患者腹泻发生率(25.00%)大于EP组腹泻发生率(6.25%),数据对比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毒副作用方面,IP治疗与EP治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EP方案均可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但是EP方案治疗期间患者腹泻发生率较低,相对用药安全性高,可作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广泛期小细胞肺癌;IP方案;EP方案;临床效果;用药安全

肺癌为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中有15.0%—20.0%为小细胞肺癌,小细胞的恶化程度较高,属于肺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对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临床主要采取化疗方案,当前可采用的化疗方案较多[1]。为提高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本文结合我院在2016.5-2018.5期间收治的64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比IP、EP方案对其治疗效果,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在2016.5-2018.5,研究对象为64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分为IP组与EP组,均为32例,IP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从37-74岁、平均年龄(58.67±5.15)岁。EP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从33-75岁、平均年龄(58.70±5.07)岁。IP组、EP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可对比性要求。

1.2方法

IP组:采用化疗方案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其中伊立替康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687,静脉滴注,用量为65mg/m2,第1、8天用药;顺铂生产企业:山东省德州制药厂,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37020524,用药剂量35mg/m2,第1-3天[2]。

EP组:采用化疗方案为依托泊苷联合顺铂,依托泊苷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583,每日用量为70mg/m2,连续3-5天,每隔3-4周重复用药。顺铂生产厂家以及药物用法同IP组[3]。

IP组与EP组患者连续治疗21d为一个周期,所有患者连续治疗2个周期。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患者治疗效果;(2)患者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

1.4评价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应的实体瘤评价标准,将患者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稳定(Stable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其中CR:所有病灶消失,原肿大淋巴结短径不足1cm;PR:目标病灶长径之和与治疗前相比减小超过30.0%;SD:不符合CR或者PR标准;PD:出现新的病灶,目标病灶长径之和治疗前相比增加超过20.0%[4]。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00%。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其中计数资料表示为[(%)],差异性用c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采用t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IP组患者和EP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性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表[n(%)]

3、讨论

恶性肿瘤的治疗研究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逐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小细胞肺癌较非小细胞肺癌,其恶化程度更高,而且极易出现转移,引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增加肺癌治疗难度。基于上述特点,大多数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需要采取化疗,化疗期间一方面需要考虑药物对病灶细胞的杀灭效果,同时还应兼顾患者治疗期间的用药安全性[5]。

临床研究报道显示,联合用药治疗方案较单一用药方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与此同时,三药联合方案、四药联合方案较两药联合方案,治疗效果提高不明显,但是却会增加毒副作用,因而当前对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主要采取两药联合治疗方案。

结合上述相关研究,本文研究中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具体为IP方案、EP方案,研究结果显示,IP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65.62%,EP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总体治疗效果基本相同,表明两种药物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在用药毒副作用方面,IP组腹泻发生率达到25.00%,高于EP组6.25%腹泻发生,而其它毒副作用方面差异较小,说明IP方案中患者有较高腹泻发生率。综合数据分析表明EP方案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更有优势。

王红丽学者在文献研究中报道了IP与EP方案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研究显示IP治疗总有效率80.00%,与EP治疗后72.50%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较小,但是IP组35.0%的腹泻发生率小于EP组2.50%的腹泻发生率,研究结论与本文研究结论基本一致[6]。

综上所述,IP、EP方案均可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但是EP方案治疗期间患者腹泻发生率较低,相对用药安全性高,可作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聂志勇,郑东焕,贾海全,等.洛铂联合依托泊苷方案一线治疗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6,29(01):71-74.

[2]石磊,丛晓凤,杨雷,等.EP方案序贯IP方案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比分析[J].癌症进展,2017,15(02):172-174.

[3]李琛,杨晓光,钱海红,等.IP、EP方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7,57(32):70-72.

[4]于焕欣,王亚兰,袁晓荣,等.IP与EP方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5,28(02):103-105.

[5]孙勇,曾冬梅,李真斌.E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5,50(12):1421-1422.

[6]王红丽.IP与EP方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临床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0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