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引起稀释性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输血引起稀释性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代建风李丽

九江市中医医院检验科33200

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引起稀释性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输血的患者80例,统计对比输血前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以及凝血功能。结果输血后患者体内的APTT、PT以及TT比输血前延长,而血小板与FIB比输血前明显降低(P<0.05);不同成分的血液使得患者发生不同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P<0.05)。结论对失血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在临床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对患者进行输血时需要密切的检测患者血小板的数量变化,对于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因子的凝血功能要进行及时的检测,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输血;稀释性凝血因子;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ausesofdilutioncoagulationfactorandthrombocytopeniacausedbybloodtransfusionanditseffecton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inpatients.Methods80patientswhoreceivedbloodtransfusioninourhospitalfromMay2016toMay2017wereselected,andtheplateletcountandcoagulationfunctionofthepatientsbeforeandafterbloodtransfusionwerestatisticallycompared.ResultsAPTT,PTandTTwerelongerinpatientsafterbloodtransfusionthanbeforebloodtransfusion,whileplateletandFIB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beforebloodtransfusion(P<0.05).Differentcomponentsofbloodcausedifferentadversereactionsandcomplications(P<0.05).Conclusionfor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lossofbloodforbloodtransfusion,hasextremelyimportantsignificanceinclinic,andforpatientstobeclosetodetectpatientswithplatelettransfusionsthenumberchange,forthepatient'sbloodcoagulationfunctionofplateletfunctionandbloodcoagulationfactortotimelydetectionandreducetheoccurrenceofadversereactionsandcomplicationsofpatients.

[keywords]bloodtransfusion;Dilutedcoagulationfactor;Platelets;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

输血治疗作为现代医学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因其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所以,输血治疗在临床诊治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1]。但是,也有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在输血后出现了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治疗中,外伤、手术以及消化道出血等都有可能发生大量出血的情况,但血液的采集、输血理论以及血液成分分离技术越来越进步,成分输血在临床诊治中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成分输血作为输血治疗的方法[2]。成分输血能够有效的利用血液资源,从而减少血液的浪费,减少患者在输血过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但如果成分输血使用不当,只是为单纯的对患者灌输大量的红细胞,忽视了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数量以及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或者是患者体内凝血因子是否及时补充,就会造成因稀释性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3]。我院在失血患者输血治疗的过程当中,统计对比输血前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以及凝血功能,研究稀释性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输血的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37.43±2.54)岁。统计对比输血前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以及在成分输血中,不同的血液成分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排除标准:①患者的肝肾功能有着严重的异常;②患者本身患有血液病以及体温低等;③患者服用了引起过敏的药物;④患者不进行配合。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80例患者进行输血,输注10~19U,平均输注量为11U(2200mL),而患者的同期血液输注量为300~1100mL,平均输注750mL,临床治疗中,以5~10mL/min的速度为患者进行输血,并在此速度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进行输血速度的调整[4]。对输血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积极进行体内凝血因子的补充,多数患者的凝血功能有所改善。此次发生的不良反应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患者自身的体温过低的时候,会导致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并影响血小板功能,造成患者的凝血功能发生障碍[5]。同时发现,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低血压和低灌注会使得患者发生组织缺氧以及中毒现象,而此现象会激活患者体内的凝血系统,在此过程中消耗了患者体内大量的稀释性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而单纯的对患者进行大量的输血,会使得患者体内血液循环中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被稀释,从而导致了稀释性凝血因子缺乏和血小板减少。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要酌情处理,若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过敏性不良反应,要适当降低输血速度,若患者出现水肿甚至休克等现象时,则立即停止输血,并立即对患者进行输氧[6]。若患者出现发烧以及血压下降速度快等溶血反应时,而此类反应一般会在患者输血后大约10秒钟的时候发生,而此时要马上对患者输注补充体液的药剂,情况严重时还要进行透析。并且在对患者进行血液输注前,要仔细检查患者的血液以及要输注的血液是否保存时间过长等问题,以减少不良的反应的发生以及细菌的感染[7]。

1.3观察指标

判断标准如下。

在患者输血前后24小时之内,应用日本的System.XT4000i血球流水线仪器对患者的血小板进行测定,而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则应用SysmexCA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测定[8]。对患者进行成分输血,统计不同成分的血液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情况。在患者开始输血后,如果出现了头晕恶心、呕吐腹泻以及皮肤瘙痒等状况,即可判断为患者发生了过敏性不良反应;若患者出现发烧、呼吸不顺畅以及血压下降速度快甚至是休克时,则判断患者是出现了溶血性的不良反应等[9]。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应用SPSS18.0,计数应用X2(%),计量资料应用t检测(x±s),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输血后血小板计数比输血前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患者在输血前后血小板计数对比()

3讨论

在临床上,需要大量输血的情况大多是因为患者因为外伤出血、生产的时候大出血、在进行手术时导致出血或者是由于患者内脏器官造成出血[11]。如果在24小时之内患者接受输血量超过或者是等于自己的血量那么将被认为是大量输血,或者是在4个小时以内输血达到了自己血液的一半也被认为是大量输血[12]。在临床治疗中,面对大量出血的的患者要使用晶体扩容并且结合输血,这里指的是大量的红细胞悬液进行治疗,这种方法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被广泛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在临床治疗效果中发现,给大量出血患者输送大量的红细胞悬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患者的血小板稀释,甚至是缺少必须的凝血因子。有的患者甚至出现低温的情况,如果不加以干预,随着患者体温的降低,患者自身的血小板的功能以及患者本身的凝血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出血、酸中毒等的情况[13]。本次研究表明:输血后患者体内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发生了变化,APTT、PT以及TT比输血前延长,而血小板与FIB比输血前明显降低,且给患者进行成分输血,不同成分的血液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患者发生不同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从本次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来,在临床上大量的输血患者出现血小板数量减少以及凝血功能下降的情况的原因归结如下:首先就是,由于患者大量的出血,在出血的过程中导致了患者血小板的流失、凝血因子的减少,以此导致了患者体内缺少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在人的身体内,血小板帮助血液的凝结,其中血小板的膜磷脂给凝血的反应提供的地点场所,具有活性的血小板以及一些被裂解的粒子在人体内可以帮助血液的凝结,具有极大的止血的功能[14]。

在临床输血时,给患者输送大量血液的同时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小板数量的变化,避免患者在进行大量红细胞悬液的输送过程中血小板的消耗,在临床上,简单的根据患者的出血量来表面的判断患者的血小板的数量是不明智的,在实际操作时更是不可取的。所以,在进行大量输血时要及时并且多次的对于患者的血小板数量进行检测,但是,简单的对于患者血小板的数量进行检测往往不够,有的时候还会忽略患者血小板的功能缺乏的情况,在临床上,导致患者出血的状况不但是因为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减少,也是因为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下降所导致。由于给患者输送大量的红细胞悬液,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患者的伤口部位出现渗血的情况,在临床中,为了更好地保存血液,大多是要加入抗凝剂来防治血液的凝固,在对患者进行血液输送的时候大量的血液抗凝剂也被输送到患者的身体内,大量的抗凝剂在患者的身体内也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15]。

综上所述,对失血患者进行输送大量的红细胞悬液,在临床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患者进行输血时,需要密切的检测患者血小板的数量变化,对于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因子的凝血功能要进行及时的检测,避免引发患者不必要的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细菌的感染,保证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张艾佳,陆群,钱蓓蓓,等.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10):1165-1167.

[2]杨爽,苏适,邢小丹,等.C反应蛋白与骨折手术术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6):629-632.

[3]窦东伟,薛寅凯,陈路佳,等.急性创伤性凝血障碍大鼠凝血因子Ⅶ的表达及其调节因素[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33(4):959-961.

[4]CooperSA,HuangAA,RaskinRE,etal.Clinicaldata,clinicopathologicfindingsandoutcomeindogswithamegakaryocyticthrombocytopeniaandprimaryimmune‐mediatedthrombocytopenia[J].JournalofSmallAnimalPractice,2016,57(3):142-147.

[5]王向明,柏灵灵,王珏,等.一家三甲医院近7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4):375-378.

[6]王宗奎,窦苗苗,杜晞,等.献浆者因素及保存条件对部分凝血因子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9):899-901.

[7]陆亚岚,张欣,汪玉芳,等.去白细胞输血对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24(4):1221-1225.

[8]孙楠,温转,程建欣.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自体血回输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10):1150-1153.

[10]WarnerMA,WoodrumD,HansonA,etal.Preproceduralplatelettransfusionforpatientswiththrombocytopeniaundergoinginterventionalradiologyproceduresisnotassociatedwithreducedbleedingcomplications.[J].Transfusion,2017,57(4):890-898.

[11]张金红,房德敏,高颖,等.万古霉素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国内外文献系统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7,32(21):1953-1960.

[12]MelhemM,Abu-FarhaM,AntonyD,etal.NovelG6Bgenevariantcausesfamilialautosomalrecessivethrombocytopeniaandanemia[J].EuropeanJournalofHaematology,2017,98(3):218-227.

[13]白云飞,房体刚,孙瑞.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后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失血情况对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2(15):2303-2308.

[14]周炜鑫,郭天虹,黄远帅.γ射线和紫外线应用于血液制剂中病原体和白细胞的灭活[J].重庆医学,2016,45(28):4005-4007.

[15]唐利娟,周晓恒,宾琼,等.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及其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3):32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