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输血检验流程对降低输血差错事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优化输血检验流程对降低输血差错事故的影响

梁志东冯志文魏莉萍韦柳红

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柳州545006

摘要:目的:分析优化输血检验流程对输血差错事故发生率的降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需要接受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50例患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输血检验,视作对照组,另外50例患者应用优化输血检验流程完成输血检验,视作观察组,比较两组输血差错事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化输血检验流程后输血差错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输血的满意度为94%,对照组74%,P<0.05。结论:优化输血检验流程有助于降低输血差错事故,保证输血安全,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输血检验流程;优化;输血差错事故;影响

临床针对失血过多的患者,积极开展输血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方法。但是因为血液比较特殊,不能随意使用,为了减少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必须做好输血检验工作,如果输血前没有保证血液质量,则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导致医疗纠纷[1]。本研究具体分析在输血中进行输血检验流程优化对于减少输血差错事故的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患者接受输血检验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包括27例男以及23例女,年龄平均(48.28±5.36)岁;对照组包括25例男以及25例女,年龄平均(48.59±5.14)岁。全部患者均不存在其他系统疾病,且入院时不存在感染性疾病。2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输血检验后实施输血治疗,对收集的血液标本完成抗HIV、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查,另外要完成梅毒抗体实验室检查。输血前重点分析血液血浆和血红细胞比例,对血型进行准确鉴定,包括ABO血型鉴定和RhD血型鉴定,两项检验同时进行,交叉配血时要准确判断溶血情况以及血凝集情况,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以及筛选。保证检验结果没有差错后进行检验报告的发放。

观察组患者另外注重日常收集患者以及相关医护人员的意见,优化原有检验流程,具体体现在:(1)标本采集好后,在常温下及时运送到输血科,保证在4小时之内完成检验,如果存在标本上无标识、条形码姓名与标本姓名不一致、病人信息涂改、标本出现凝固、严重溶血、血量不足等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不能实施检测,必须重新采集。(2)从冰箱内取出质控品后,室温下放置15分钟,使平衡至室温,完全混合均匀后和样本一起进行检测。(3)详细阅读试剂说明书,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认真查看注意事项,避免出现影响检验结果的情况。(4)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鉴定及RhD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首次均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复核时则采用盐水试管法检测。(5)微柱凝胶法检测采用全自动仪器进行,仪器和Lis系统以全双工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6)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检测均严格执行一个人检测,另一个人复核,两次结果一致时方可发出检验报告,不一致时则必须重新复查,直至查找出原因来。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输血差错事故发生情况以及医患纠纷发生情况。

评价两组患者对输血治疗工作开展的满意度情况,根据患者自身感受评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

1.4统计方法

借助SPSS22.0软件分析研究结果,[n(%)]表示文中计数资料,X2检验,P<0.05则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医患纠纷发生率、输血差错事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医患纠纷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血液是一些疾病的传播途径,所以输血也可能导致某些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原因,同时因为血液制品存在特殊性,输血后如果血型不合适则会出现溶血等不良情况,严重时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2]。

输血检验是控制血液质量的重要方法,但是输血检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医护人员必须保证足够的责任心,做好检验中的每一个环节,才可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在完成血液标本的收集后先开展常规检验,检验符合标准后贴好标识,正确存放。针对需要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在输血进行前必须确定具体血型,同时完成交叉配血试验,如果试验结果有假阴性或者假阳性表现,考虑是否为检测温度不合适、药物使用造成影响。如果患者血清和红细胞比重不在合适范围,或者两者反应时间过短,都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所以有必要做好细节控制,以确保准确鉴定患者ABO血型[3]。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应该控制检验温度在23℃,这样有助于冷凝集情况的减少。针对老年患者或者小儿,因为其红细胞抗原抗体比较弱,所以检测应该通过试管法进行。从本研究结果可以得知,观察组优化输血检验流程后医患纠纷发生率、输血差错事故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输血的满意度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输血的满意度74%,P<0.05。

综上所述,优化输血检验流程能够明显降低输血差错事故,提升输血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勇,顾国浩,王雪明,等.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6,34(10):724-727.

[2]鲍俊安,赵京利,陈麟凤.临床输血申请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与优化[J].中国数字医学,2017,12(3):89-90.

[3]曾飞艳,张鹏,杨菁菁,等.信息化建设对输血质量安全的优化与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6,34(6):81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