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慢支合并肺气肿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慢支合并肺气肿的临床效果

谭月

望奎县中医院152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慢支合并肺气肿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0名住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结合常规抗炎、解痉、平喘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支合并肺气肿疗效确切,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医辨证;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疗效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urativeeffectofTCMtreatmentofchronicbronchitisandemphysemaanalysis.Methodsthesubjectsofthisstudywere200inpatients,andtheirclinicaldata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Theywererandomlypidedinto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Thetreatmentgroupwastreatedwithsyndromedifferenti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ombinedwithroutineanti-inflammatory,antispasmodicandantiasthmatictreatment.Thecontrolgroupreceivedroutinetreatment,thecourseoftreatmentwas4weeks.Thechangesofclinicalsymptomsandpulmonaryfunctionwereobservedbeforeandaftertreatment.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andtheimprovementofclinicalsymptomsinthetreatmentgroupwerebett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thecurativeeffectofTCMtreatmentofchronicbronchitisandemphysemaexactly,itisnecessarytofurtherstudy.

KeywordsTCMsyndromedifferentiation;chronicbronchitis;emphysema;curativeeffect;

慢支合并肺气肿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两年,笔者长期致力于慢支合并肺气肿的研究,进行了中医辨证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支合并肺气肿,随机对照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观察病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肺功能水平、病程轻重程度以及中医症状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慢支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1]。以咳嗽、咯痰为主症,可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持续两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咯痰、喘息症状的其它疾病(如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哮喘等)。肺气肿的诊断标准:有慢支基础病,肺功能测验示残气及残气/肺总量增加,后者超过35%,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比值减低,小于60%,或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80%以下。

1.2.2中医辨证标准采用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呼吸病专业委员会1992年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2]。

表寒内饮证:喘息咳嗽,痰多而清稀,恶寒发热,渴不多饮或渴喜热饮,面色青黯,舌苔白滑,脉弦紧。治宜温肺散寒,解表化饮。方用小青龙汤加减,方药:桂枝10g,白芍15g,干姜12g,麻黄10g,法半夏10g,浙贝10g,细辛6g,川芎6g,五味子15g,甘草9g。

痰热内壅证:喘息面赤,胸闷烦热,口干且苦,痰黄而稠,咯出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方用麻杏石甘汤,方药:炙麻黄10g,干杏仁12g,黄芩12g,桔梗12g,生石膏30g,鱼腥草30g,款冬花15g,金银花30g,连翘15g,浙贝15g,桃仁10g,甘草9g。

肺肾阳虚证:久咳久喘,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夜重日轻,痰清量多,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舌淡而胖,苔白滑,脉沉细。治宜温补肺肾利水,方用桂附地黄丸加减。方药:熟地黄15g,山茱萸12g,山药15g,熟附子12g,桂枝6g,补骨脂15g,茯苓12g,桃仁9g,泽泻9g,五味子6g。

1.3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3.1纳入标准

同时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年龄≥60岁;病程大于2年;治疗前2周内未服用解痉、平喘以及中药制剂等药物。

1.3.2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有肺心病、心衰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肺部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不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4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治疗基础上,按辨证分型结果,予以中药汤剂,浓煎100ml,每天3次,温服,疗程4周。对照组仅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治疗,疗程4周。

1.5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1)临床控制: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恢复正常,肺功能检查指标基本正常。(2)显效: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显著减轻,肺功能检查指标明显改善。(3)有效: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有减轻,但程度不足显效者,肺功能检查检查指标有改善。(4)无效:咳、痰、喘症状及哮鸣音无改变或加重,肺功能检查检查指标未见改善或加重。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0%,对照组为27.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两组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支合并肺气肿是一种病因复杂、病程长、病情反复较大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中医肺胀范畴。病变多以慢性支气管炎为基础逐步发展,迁延不愈,病变主要在肺,其病理机制大多因正虚、痰浊潴留,反复遇感引触,日益加重,痰壅气道,气机不利,胸肺阻胀而形成。治疗上多以辨证分析,临床不外乎早期外感诱发、中期痰湿内阻、后期见肺肾气虚等。临床处方用药以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为主,兼以补肾纳气等为治疗大法。

以上结果说明,中西药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显示中西药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另外,在单项症状控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因为,慢支合并肺气肿急性期多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继发肺部感染导致病情加重,临床上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最为重要。但中药在祛痰平喘、改善通气等方面优于单纯用西药,中西结合,则可互相取长补短。从临床应用效果来看,其临床总有效率均比常规治疗方法要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