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

文芳

文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白血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研究科学的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分析近两年收治于我院的白血病患者的护理过程,总结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采取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加强护理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对患者病情的合理评估等应对措施。结果:通过有效的措施防范白血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有效的减少了护理过程中的不安隐患,提高了对白血病人的护理质量。结论: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完善相应的护理管理制度等措施的实施,有效的减少和预防了白血病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白血病人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白血病;护理安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295-02

现今的社会人们对医院的要求不断增加,护理安全成为患者选择医院和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新的形势下,白血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人员更应该高度重视护理安全问题,做好护理工作中不安全问题的预防工作,提高自身技能及时解决安全隐患,提升白血病患者护理工作的质量,适应新形势下的医疗市场的发展需求[1]。

白血病是由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造成的血液疾病,恶性克隆细胞会出现无限的增殖,导致体内造血干细胞缺失,同时恶性白血病细胞会侵染其他组织和器官。按照病情的缓急可以分为慢性白血病和急性白血病;按照病变细胞的类型可以分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性白血病以及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初发为发热、贫血,随后逐渐发展为出血、骨关节疼痛、淋巴结和肝脾肿大等,同时传染性极强。因此在对白血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保证为患者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并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白血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白血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1白血病患者自身的不安全因素

现在的白血病患者以老年人和儿童居多,这两类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本身就会出现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此外由于儿童自身的因素常会出现不安全的隐患。白血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复的化疗,反复的化疗会造成患者血管的损坏,增加了护理的过程中进行静脉注射的难度,容易引起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不满[2]。同时,由于患者存在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一些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完全的遵从医嘱,拒绝进行必要的抽血化验,不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和治疗,甚至出现擅自离开医院的情况,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和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白血病患者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常常采用头部穿刺,还需要经常进行常规的检查,部分白血病患者化疗过多或者处于骨髓抑制期时,会在护理的过程中发热、贫血等症状,甚至在检查的过程中出现病情的恶化,这也导致了护理不安全问题的发生。

1.2护理人员素质因素

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是导致护理不安全问题发生的直接原因。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职业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以及相应的业务素质,但就目前来看护理工作人员的这些素质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在工作中出现缺乏同情心、责任心,没有严格的执行三查七对的制度,玩忽职守,不按时巡视病房,对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甚至存在没能按照医嘱执行,给病人拿错药物,严重威胁病人的身体健康,导致不安全问题的发生。同时护理工作人员的经验不足,专业技术水平低,在白血病患者进行穿刺的过程中无法做到一次到位,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也会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由于白血病人的特殊性,部分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自身的保护意识,导致护理的过程中出现不安全问题。此外,护理人员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主要是专业知识为主,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的教育,因此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自我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出现问题时不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导致医疗事故和护理纠纷的发生。

1.3安全管理制度的因素

医院的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岗位职责不明确,在执行力上力度不够,上级对下级没能认真负责,缺乏对不安全因素的防范。人力资源部门没有能够做好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教育工作,没能处理好护理人员待遇、编制问题,导致护理工作人员的不满,致使其在工作中出现不安全护理的现象。

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2.1提高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

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安全教育讲座或者宣传,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同时应该根据白血病的特殊性,制定专门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方案,做好护理安全问题的预防工作,减少不安全问题的发生。加快转变护理理念,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应该把护理安全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加强护理工作人员与病患的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需求,关注病人的感情和情绪变化,尊重病人,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此外,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的积累临床经验[3]。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白血病人护理工作中穿刺、急救等技能,并且掌握相应的应急方法,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护理人员应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2完善安全制度的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医院要加快建立护理安全的规章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检验考核制度,根据本院出现的问题,制定对应的措施,使护理工作的各个工作流程都有制度可依。建立专门的护理安全监督小组,对白血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监控,树立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意识,设立专门的护理质量监督小组,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监督,完善质量控制和监督制度,使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护理工作质量。

2.3不断的改进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合理配置及科学利用人力资源。在白血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护理工作的有效保障,在利用和配置人力资源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护理阶段以及工作量的变化等进行相应的人力资源安排,以解决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按需调配,满足护理工作所需,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2.4加强对病房的管理和对病情的评估

加快对医院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如在病床、厕所等增加防护措施,避免患者出现摔倒的情况。同时,保持病房的卫生,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

医生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的评估,对于容易出现危险的病人及时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不安全问题的发生,也能够为制定紧急措施提供指导。

引起白血病患者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在对白血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不断的完善相应的护理管理制度和安全制度,减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问题的发生,及时的做好预防工作和应急措施,提高白血病护理的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邹文妹,黄俊喜,毛君晓,熊云珑,刘琼玲,刘贤英,邱志英.外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调查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0:2-4.

[2]杜琳,项丽娟.优质护理理念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安徽医药,2014,04:786-788.

[3]刘新文,刘晓文,邵成香,张丽萍,武春红.影响小儿白血病护理质量的因素及对策[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03:2:16-17.